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陪衬”不应是网络文学的宿命
作者:暂无 来源:太原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陪衬”不应是网络文学的宿命
区分象征和托言志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描述:象征和托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含妙理总堪寻”讲评
作者:田宗昌 付卫锋  来源:新高考(高二语数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界  王安石  议论文  人类社会  启示  文字  鸟兽  命题作文  发展等级  文题 
描述:【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王安石曾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人云:"境自远尘皆入咏,含妙理总堪寻。"的确,自然界包罗万象,生生不息,昭示
寓理:论李觏的咏物诗
作者:欧婷婷  来源:岁月(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诗歌  诗歌  咏物  咏物  寓理  寓理 
描述:品的过人之处和写作特点.
言志 含蕴有味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描述:诗法指津"托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言志",也称"寄意于",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作为叙述符号存在的人和——论汤显祖戏剧中人和的叙事作用
作者:吕贤平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叙述符号  “临川四梦”  叙事任务  “戏眼” 
描述:,更有意于这些人和在戏曲中的结构能力,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为人所用,人不能为所累:怀念对刘绍棠的一次采访
作者:李金河  来源:海内与海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作品  大运河  作家  五十年  荷花淀派  采访  文学奖  代表性  海内外 
描述:优秀文学奖,其中许多中、短
百花原是有情:浅谈《珠玉词》中花卉描写
作者:廖以厚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有情  花卉  词人  美感经验  艺术形象  艺术手法  词风格  咏物词  《诗经》 
描述:篱下,悠然见南山”,到唐人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历代诗人面对自然界花开花落,常常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由于自然界花开花落的自然节律与人生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穷通隐显存在某种同构性质,诗人面对自然,常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由此生发出对宇宙、人生、事业、爱情、友谊的深沉思索,继而形诸笔墨,付诸管弦,唱出一曲曲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乐章,激荡着一代代人的心怀。时至唐宋末初,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异军突起,在文学艺苑中开辟出一块新的园地。曼殊的《珠玉词》作为“宋代词坛的报春花”,继南唐五代之绪,以其风流蕴藉,温润秀洁的风格和雍容华贵的气度,为世人所瞩目,被誉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与欧阳修词“翔双鹤于交街,驭二龙于天路,”①开创了江西词派,在调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湖览《珠玉词》,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词...
陆象山心学美学工夫论:成己工夫与成工夫
作者:王煦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学美学工夫论  心学美学工夫论  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  审美实践  审美实践  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 
描述:本心体验,也是一种躬行实践,又是一种境界化育,最终引向"成己成物"、圆成审美理想境界。
《周礼》中辨土、辨观念与生态秩序
作者:潘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原始农耕文明产生以后,农作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直接决定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因此,农耕便成为原始文明中的重要组成。农耕的结果是单一的粮食产出,它的过程却涉及到诸多文化的创造以至于文化形态,换言之,农作物的种植受到诸如天气、季节(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