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交流:中日版昆曲《牡丹亭》
-
作者:冯芸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歌舞伎 昆曲 昆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艺术交流
-
描述:会引发我们对加强中日深层的文化交流、以及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
目的论视角下《牡丹亭》典故英译的对比
-
作者:黄采苹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目的论 目的论 牡丹亭 牡丹亭 源语文化 源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目的语文化
-
描述: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包括三个准则:目的准则、一致准则和忠信准则.本文以自芝(Cyril Birch)和汪榕培的<牡丹亭>译本为例,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对戏剧中典故的不同处理手段
-
浅析《牡丹亭》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
作者:仲方方 来源:黑河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创作意识 创作意识 词曲音律 词曲音律 舞台演绎 舞台演绎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传奇,是明朝戏曲在全国范围内最为兴盛时期的经典之作,无论从文学性、思想性来看,还是在戏曲表演、声腔发展方面,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不可磨灭的价值。
-
《牡丹亭》中杜宝形象刍议
-
作者:陈慧颖 来源:华中人文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宝 杜宝 汤显祖 汤显祖 形象 形象
-
描述:价值。
-
为了昆曲的传承:记北京昆曲研习社
-
作者:启名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昆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艺术 北京市 日常活动 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部 俞平伯 文化局 牡丹亭
-
描述: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
-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赣剧领军人物陈俐
-
作者:张霞客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中国戏剧 江西省 汤显祖 获得者 南昌大学 中国戏曲 梅花奖 牡丹亭 演出
-
描述:22岁成为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最年轻的获得者;31岁获得文化部最高表演奖"文华奖";2009年她被评为法国巴黎中国戏曲节最佳女演员,使赣剧蜚声海内外,引起国际戏剧界的瞩目。三次逾越,让她成为赣剧的标签与领军人物;也让她与赣剧缠绕在一起,相知相依、不离不弃……
-
脚色制的基本意义及其现代转换:以昆剧青春版《牡丹亭》为例
-
作者:侍静睿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脚色制 脚色制 中国戏剧 中国戏剧 昆剧 昆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剧结构体制--脚色制发挥的巨大作用。
-
若即若离之祈盼与无奈:浅谈《牡丹亭》创作与"童心说"的关系
-
作者:曹光琴 高钏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童心说 童心说 祈盼 祈盼 无奈 无奈
-
描述:仅为作者喜爱,亦为世人推崇,产生过轰动效应,又具有深远的影响.
-
“昆剧传统”在当代的意义:以《牡丹亭》“重构本”为例的探讨
-
作者:陈芳 来源:戏剧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剧 当代戏曲 当代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折子 折子 全本戏 全本戏
-
描述:建立在對折子核心精義的認識上。本文即以《牡丹亭》為例,嘗試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來盱衡全局,思考如何在當代重構一部兼具思想內蘊與藝術價值的全本戲。
-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