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电应是“好朋友”
作者:暂无 来源:陕西工人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电应是“好朋友”
超高构造变质流体的成矿动力学研究
作者:王思源 郑有业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超高构造变质流体  剪切带  压扭性向扭张性转化  成矿构造动力学  实例解析 
描述:提出了超高构造变质流体的概念及特征,指出该类流体富含气液及贵金属络合物,主要产生并活动于韧性剪切带,在剪切带由压扭性向扭张性转化过程中,该流体发生浆、液、气分异而充填交代成矿。
相山铀矿田变质基底片岩的变质作用研讨
作者:蒋振频 董永杰 薛振华 周万蓬  来源: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铀矿田  相山铀矿田  片岩  片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描述:榴石、黑云母探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提供了方便,利用矿物温度压力计得到的温度为500~600 ℃,压力约0.5 Gpa.在晚元古代以前该地区至少发生过两次热动力变质作用.
《牡丹亭》说“情”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虞集诗歌的情感流变
作者:李超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诗歌  情感  自我角色  变化  成因 
描述:角色的变化,有助于更好了解虞集在朝在野的复杂思想心态。
相山地区变质基底新认识及其原归属的对比研究
作者:章邦桐 胡恭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相山北部首次发现十字石片岩及堇青石片岩。根据随变质作用增强而出现的新变质矿物,将相山变质岩基底划分为绢云母千枚岩带、黑云母征 岩带、铝榴石片岩带和十字 石片岩带。提出并采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比值
以现代和古老实例论大陆扩张过程中地壳深部的变质作用
作者:M.Sandifor R.Powell 甘盛飞  来源:地质地球化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变质作用  张性构造  大陆裂谷作用  地壳  大陆扩张  构造作用  地温梯度  岩石圈  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盆岭区 
描述:带地体中所发生的变质作用。本文将讨
试论烈女制的成因
作者:冯敏飞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权运动  封建统治者  中国封建社会  《儒林外史》  历史时期  马克思恩格斯  王安石变法  封建制度  马克思主义  《大清一统志》 
描述:试论烈女制的成因
平罗大震成因新探
作者:白思胜  来源: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圈闭构造  张性断裂  地壳突发性放气  大震 
描述:平罗大震的震源位于背斜圈闭之中 ,背斜的轴部发育张性活断裂 ,极震区具大面积突发性放气现象 ,环形张裂和陷落的标志十分明显 据此 ,笔者认为平罗大震是张性活断裂切穿背斜圈闭的盖层 ,引起圈闭内高压气体突发性排放后 ,圈闭隐爆形成的
关于厄尔尼诺成因的新认识
作者:李扬鉴 陈延成  来源:化工矿产地质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厄尔尼诺  地球自转  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  张性断裂 
描述:洋海隆薄弱带,并与秘鲁海沟应变空间毗邻,故现今太平洋东部赤道地区的东西向张性断裂最为发育,形成规模宏大的卡内基断裂带和加拉帕戈斯断裂带。它们活动促使海底的岩浆和热水喷溢,导致厄尔尼诺的海水升温多从秘鲁-厄尔多尔沿岸开始。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过程中,赤道地区的大气和海水获得较多的向东角动量,造成该地区的信风和向西流动洋流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涌升流衰缓,加速赤道东太平流海域温度变暖,助长厄尔尼诺的形成。全球大气角动量的季节性变化,也引起地球自转速度冬季慢夏季快的周年项变化,使厄尔尼诺年增温盛期一般出现于年末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