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0)
报纸(157)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3)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229)
历史名人 (158)
非遗保护 (7)
红色文化 (7)
地方风物 (3)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3(29)
2012(44)
2010(31)
2009(28)
2007(29)
2005(12)
2002(2)
1983(2)
1981(3)
1962(2)
按来源分组
上海戏剧(19)
中国戏剧(14)
艺术百家(4)
航空港(2)
文艺研究(2)
上海文化年鉴(1)
神州学人(1)
消费(1)
安徽文学(下半月)(1)
语文教学之友(1)
坂东玉三郎:女形与艺道
作者:萨苏  来源:东西南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舞伎  牡丹亭  女性角色  昆曲  演出  艺术家  艺术形式  梅兰芳  京剧  戏剧 
描述:。 时隔89年,十三代守田勘弥的孙辈在中国上演了昆曲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其婀娜的身姿一出现在舞台上,观众中就有人忍不住惊呼——梅兰芳回来了!他,便是被称为“日本国宝级宗师”的坂东玉三郎。 坂东玉三郎在日本的地位,相当于梅兰芳在中国。他的“女形”表演最受人称赞。和京剧中的“男旦”一样,歌舞伎中的“女形”也是男扮女装。令人尤为惊叹的是,舞台上秋波流转、风华绝代的坂东玉三郎,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有熟识他的朋友对记者讲,他的脸庞就像山顶的天气,有种含云带雾的美。 2011年11月,坂东玉三郎获得了有“日本诺贝尔”之称的京都奖的思想艺术奖。然而。和他之前所取得的成就相比,这其实不算什么。 “女人”之美 坂东玉三郎是日本歌舞伎界一个显贵的世袭称号。
张继青的昆剧表演艺术征程
作者:沈达人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继  表演艺术  昆剧  寻梦  杜丽娘  老师  牡丹亭  演出  基本功  艺术感受 
描述:20世纪80年代,我在苏州、北京等地看过张继青演出的一系列剧目。她的《惊梦》、《寻梦》、《痴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的《说亲·回话》、《芦林》也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其实,这不是我个人的艺术感受
日本也有个“梅兰芳”
作者:萨苏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本歌舞伎  梅兰芳  日本文化  女性角色  中国京剧  艺术家  传统艺术  色情活动  牡丹亭  演出 
描述:梅兰芳回来了因为日本东京的新宿有个歌舞伎町,很多人以为歌舞伎和色情活动有什么关系,这纯粹是一种误解。歌舞伎是日本的一门传统艺术,地位类似我国的京剧,只是因为当年准备在现在歌舞伎町的地址盖一座大剧场,专门保存这门日本的国技,该地才因此得名。结果
神曲
作者:杨守松  来源:中国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演出  卫生服务站  苏州  神曲  中国文化  昆剧  传习所  江苏省 
描述:2008年10月第
百戏之祖(一):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方文化  昆曲  昆山腔  魏良辅  汤显祖  百戏  昆剧  演出  苏州  牡丹亭 
描述:”。它是从秦汉时期逐渐兴起的,到了汉唐时期,随着西域的胡乐杂技传入中国,民间百戏有机会吸收外来文化,使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技巧也不断提高。 我们从汉代的绘画雕塑遗存中,可以看到宫廷宴乐百戏演出的浩大
百戏之祖(二):从昆山起源的昆曲
作者:陈益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剧  昆曲  牡丹亭  杜丽娘  传习所  演出  演员  昆山腔  表演艺术  汤显祖 
描述:台欣赏。《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秋天的苍茫景色,将离情别绪点染得动人心腑。《长生殿·闻铃》中的词句:“迢迢前路愁难罄,厌看水绿与青山,伤尽千秋万古情。”寥寥数语,却把人生曲折坎坷、沉浮起伏的感慨,描绘得淋漓尽致。而《刀会》中的“大江东去浪千叠:趁西风,驾着这小舟一叶”、《惨睹》中的“收拾起大地山河一肩装”等名句,脍炙人口,多少年来一直让人们传诵不息。 更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游园、惊梦》。 以庭院春色满园时的环境变化,来衬托丽娘心情的纷繁复杂,写尽“一片断魂心痛”。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气氛的烘托与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平凡的景色不再平淡和平板。它的每一句唱词都是精美绝伦的诗,元杂剧语言的本色、六朝辞赋的华美、五代词的绮丽,集合其间,自然真切而又含蓄空灵。
《牡丹亭》相约“回家”:2012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侧记
作者:朱旭明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遂昌县  文化节  莎士比亚  艺术展  场景  剧种  演出  浙江 
描述:人们欢迎,明代沈德符曾说“《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汤显祖自己最钟情《牡丹亭》:“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四百余年来,《牡丹亭》历演不衰,影响极为深远,在剧本、声腔、演出风格上
浙昆艺惊教科文总部
作者:蔡群慧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昆曲  文化交流  演出  文化中心  巴黎  观众  总部  法国  汤显祖 
描述:2012年4月,浙江昆剧团在结束对英国的文化交流后,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巴黎文化中心的邀请,携汤显祖经典名著《牡丹亭》、昆曲经典折子戏等,转赴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演出
六百年昆曲 新剧永远取代不了《牡丹亭》
作者:周冉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汤显祖  演出  杜丽娘  传统戏曲  新纪录  家班  粮仓  剧目 
描述:的皇家粮仓上演六百多场,这个数字在近代昆曲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纪录。同样是这出剧目,2004年,白先勇制作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全本搬上舞台,连演三天时长达9个小时,也曾一票难求。
文艺杂谈两则
作者:刘赋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京剧院  湖北省  舞台  明代戏剧  汤显祖  艺术  关汉卿  四大名旦  演出  王实甫 
描述:傲、谭派艺术的创始人谭鑫培先生铜像目光深邃,矜持地打量着每一个走进剧场的人。观众中,或有超级戏迷粉丝,见了谭老爷子铜像,神情肃穆,恭敬站定,深鞠三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