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行,且伴,且珍惜:沧浪亭记游
-
作者:孙卓航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深远影响 文化品位 青少年 牡丹亭 苏州园林 对联 读书 迫切性 暑假 作者
-
描述:2010年暑假。辰时,沧浪亭。"妈妈,给你照张相。"我把妈妈拉到一个花瓶形的门边,"这张美其名曰——美人倚瓶。"
-
刘绍君的特色农博游
-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科技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农博会展示会现场
本报记者 马宇翔
今年10月20日至25日,刘绍君携“家人”在省城农博会参观,期间花费两万元钱。刘绍君说:“这两万元钱不好挣,但花得值,因为农博会不仅让我的产品找到了许多的代理商,而且还让我长了见识。”据了解,近几年来,通过展会老刘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到
-
游褒禅山记 (宋) 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
古典诵读: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
-
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两句翻译的质疑
-
作者:王伟丽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翻译 王安石 文言文教学 质疑 高中语文 语文课本 无所适从
-
描述:能理解,但在第三段的几个句子的翻译上,却产生了分歧。第一句是该段开头“于是余有叹焉”一句中的“于是”,有的认为是承接上文的记游,直接译为“于是”,也有人认为应译为介宾短语“对这种情况”或“对这件事
-
“金石气”与“书卷气”并举:赏游寿行书诗稿
-
作者:李玉萍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书法 胡小石 李瑞清 金石书风 艺术成就 女书 用笔 女性 学者型 高古
-
描述:自古女子作书者少,女性书家却不乏其人。女书家多以俏丽温柔为其个性,为书为艺多精工细腻,人工使然。书体雄强豪放者,由古至今更是寥若晨星。而游寿却独入化境,以充满金石气与书卷气的书法艺术成就
-
《游褒禅山记》:别样的人生探险
-
作者:黄满星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改革 变法 探险
-
描述:《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王安石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通过游山探洞的具体事例,阐述人生哲理,也表现了王安石的学识、见解、魄力和态度。也是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王安石借游记抒发的别样情怀,此次游山
-
深难奇广,余旨不绝: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特色
-
作者:周海平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深 致难 力奇 旨广
-
描述:王安石散文素以"瘦硬通神"而著称,《游褒禅山记》颇能代表这种风格。此文以求深、致难、力奇、旨广为显著特点,由一个极为普通的景点发掘出极为异众的旨趣,写出了在立意与结体等方面甚为奇异的游记,不同于
-
缘文释道,因道悟文:对《游褒禅山记》蕴含思想的赏析
-
作者:谭咏 李凌翼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言素养 悟文 中学语文教材 理清思路 物质条件 引导学生 唐宋散文 思想
-
描述:悟文"上,既使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提升语言素养,又使学生在讨论中领悟本文表达的思想。
-
于山水间悟人生哲理:《游褒禅山记》课例赏鉴
-
作者:贾侦 王永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褒禅山 教学目标 人生哲理 设计意图 王安石 课例 文言文 多媒体展示 文本
-
描述:【课例实录】一、形象导入,激发热情师:同学们,大家是否还记得毛泽东面对滚滚北去的湘江,红林尽染的群山,发出了怎样的慨叹呢?(学生齐答:问苍茫大地,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