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9)
报纸(29)
会议论文(20)
学位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78)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12)
2010(22)
2006(12)
2002(9)
2001(22)
2000(12)
1998(14)
1997(19)
1996(16)
1985(3)
按来源分组
九江医学(2)
名作欣赏(2)
中国综合临床(1)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1)
中国社区医学杂志(1)
临床外科杂志(1)
中国内镜杂志(1)
初中生之友(1)
民主(1)
三联竞争力(1)
用粟壳治疗菌痢的危害
作者:徐洪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毒性菌痢  治疗  细菌性痢疾  龚廷贤  明代医家  概括性  现代医学  痢疾杆菌  杀人  泄痢 
描述:粟壳即罂粟的外壳,俗名米壳。明代医家龚廷贤曾用四句话加以形容:粟壳性涩,泄痢嗽怯,劫病如神,杀人如剑。这四句话概括性很强,并具有一定的道理,粟壳性酸涩,具有固肠止泄的作用,但是粟壳不宜治疗细菌性痢疾。
加减归脾汤治疗胃溃疡
作者:陈国华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归脾汤加减  胃溃疡穿孔  妇人大全良方  黄连须  治疗  溃疡病  陈自明  加减归脾汤  济生方  中医诊断 
描述: 归脾汤一方,首见于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南宋·严用和的《济生方》一书也有归脾汤。本书组方合理,效力颇佳,为临床的常用方剂。笔者多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溃疡病20余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就择要
浅谈妇科血虚证的治疗
作者:王建新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血虚证  生理特点  病因病机  治疗  妇科病  妇人大全良方  阳生阴长  陈自明  乳汁  疾病 
描述:“经水者,阴血也,上为乳汁,下为月水。”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营血损耗,使体内营血常常处于偏虚的状态,即《灵枢·五音五味
医生诱导治疗应是一种犯罪
作者:赵星 陈胜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诱导  诱导  治疗  治疗  医生  医生  犯罪  犯罪  《刑法》  《刑法》  医疗行为  医疗行为  社会危害性  社会危害性  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 
描述:医生诱导治疗已逐渐成为当前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牟取暴利的潜规则。但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种侵犯患者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未作出相关规定。应当对达到一定数额或具备特定情节
十六味流气饮治疗乳腺增生50例
作者:李春祥 李秀娜  来源: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十六味流气饮  乳腺增生  治疗  《万病回春》  龚廷贤  乳癖症 
描述:十六味流气饮是明·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在乳岩篇而设,临床上用此方治疗乳腺增生,中医为乳癖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巨型高张性肺大疱并发呼吸衰竭的治疗
作者:张定昌 沙宝康  来源:老年医学与保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肺大疱  治疗  呼吸衰竭  引流减压  急诊处理  感染  手术切除 
描述:本文报道1例巨型肺大疱由于感染发展为高张性肺大疱合并呼吸衰竭,经大疱引流减压,并在2个月后成功地进行手术切除的经验。着重介绍有关急诊处理和手术治疗的问题。
王烈教授治疗外感发热验案
作者:孙丽平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治疗  外感发热  验案  临床经验  中医药疗法 
描述:王烈教授治疗外感发热验案
周鸣歧治疗崩漏经验
作者:杨容青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崩漏  活血  治疗  临床经验  中医师  延胡索  治法  澄源  当归  肝气郁结 
描述: 我师周鸣歧主任中医师,年逾古稀,行医几十年,临床经验颇为丰富,擅长皮肤科、妇科,我随周老学习,授益匪浅。现仅将周老治疗崩漏的经验,整理如下。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贫血的经验
作者:孙志霞 孟虹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儿贫血  缺铁性贫血  营养失调  气血虚  功能活动  王烈  虚实论  治疗  营养性  混合型 
描述:不仅囿于血虚,而且与脏的功能活动有关。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云:“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血气相关,实本于脏腑。结合小儿贫血的发病与证治实际,临证所见病者血虚气亦虚,而气血虚的复杂的原因,缘于外者,见风火热毒,损脏耗血,伤于内者,营养失调,日久则脏虚血亏。所以,王老告谓:小儿贫血诊视不难,辨其证实属不
浅谈除眩汤治疗眩晕证
作者:王殿喜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眩晕证  草决明  朱丹溪  下虚上实  肝胆之气  治病必求于本  仙灵脾  治疗  徐春甫  张景岳 
描述:起,王肯堂认为火致目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虚眩《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见痰火者,不过一二,但卢搏导主张下虚上实而眩。《临证指南》曰:“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气,风阳上冒,中虚下虚”。我认为眩晕证,病况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痰所致。故痰聚中焦而上泛,火借风力而飞扬,直达清空之窍而引起眩晕证。善治上者,必求其下。滋其苗者,必灌其根。治病必求于本。因而风、火、痰,则为产生“眩晕”之根本。脾居中洲,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在里属阴,藏而不泻,故脾为阴脏,其性主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