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利用清华简考证古文字二例
作者:袁金平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古文字  考证  整理  鄞州区  清华大学  研究热潮  研究基地  今本  学术界 
描述:《蟋蟀》一诗,可与今传《诗.唐风.蟋蟀》对读,颇可珍贵。今本"役车其行"一句,简
昆推出《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商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商报讯(记者 余炳连)8月9日晚,永嘉昆剧团首次创排的昆曲经典《牡丹亭(上本)》在永嘉县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演。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省文化厅副厅长杨越光及我市文化部门相关领导一起观看了演出。 《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浪漫主义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一段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
我们需要脚踏实地李纪
作者:暂无 来源:蚌埠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这大概是我们所能见到“脚踏实地”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其意思就是指不虚浮,不说空话,实实在在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认真负责做事的态度,不尚空谈的精神。 其实,纵观世界,无论何人、无论何事,不脚踏实地,终难成就梦想。
伤仲 ●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金溪民方仲,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
伤仲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绵阳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金溪民方仲,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浅析
作者:陈登亿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临川  书具  “之”  特权阶级  改官  公元  荆国  邑人  中小地主 
描述:观上也使人民得到一些好处。新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等特权阶级的利益,他们坚决反对新法,排挤打击王安石。王安石最后被迫辞职,于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在南京。
给“仲之父”提个醒
作者:程建平  来源:价格与市场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进人物  王安石  跳高运动员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一切向钱看”  “加压”  七十二变  恋爱结婚  学习新知识  生财之道 
描述:给“仲之父”提个醒相传,宋朝金溪地方出了个神童名叫仲,五岁就能做诗,“文理可观,邑人奇之”,有人甚至出钱求他写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是生财之道,成天让他作诗卖钱,拉他到处卖弄才能,因而失之深造,昔时
方仲年谱
作者:徐强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金溪  北宋  神童  作家  江西  宗族  天才  父亲  金银 
描述:北宋天禧五年(1021年),方仲1岁。方仲,江西抚州金溪人。金溪三面环山,盛产金银,一溪绕城,其色如金,故名“金溪”。
吹毛求疵《伤仲
作者:赵东明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  “神童”  后天教育  王安石  寓理  文章  议论 
描述:王安石的《伤仲》一文寓理于事,先扬后抑,对比鲜明。仲5岁即"指物作诗立就",到十二三岁时作诗即"不能称前时之
方仲的落差
作者:涂家富 刘辉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伤仲  王安石  宋代  语文教学  中学  人物评价 
描述:《伤仲》是宋代王安石所著的借事说理的文章。旨在以方仲为例,阐述后天教育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方仲幼年天资过人,后来“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矣”。方仲所经历的变化,给人们留下了遗憾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