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不尽的牡丹亭——我所认识的闫平
-
作者:潘力 来源:中国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闫平 《青庄稼》 牡丹亭 绘画
-
描述:至今依然记得初识闫平时第一次走进她的画室,被扑面而来的姹紫嫣红所震慑时的心跳。那时她正沉浸在《青庄稼》的蓝天绿地里.若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无以想象看上去如一汪秀水般柔弱的她竟有如此气度驾驭那些巨大的画幅和奔腾的笔触。[第一段]
-
周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创作研究
-
作者:平志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生平 贰臣心态 学术思想 散文创作
-
描述:其学术价值,肯定其学术地位。第四章以其小品文、传记文创作为研究内容。对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小品文、传记文思想取材与艺术特色,进行分析赏鉴,并与其他作家的比较中,指出其为文特质,突出其文作具有的独特文化个性
-
《牡丹亭》情理冲突的表现策略探析
-
作者:徐大军 来源: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情理冲突 情理冲突 表现策略:元杂剧 表现策略:元杂剧
-
描述:和文学渊源。
-
爱欲与"文明"的冲突——《牡丹亭》与《西厢记》主题思想之比较
-
作者:韩彬 来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以情反理 以情反理 文学思想 文学思想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这部爱情剧表现的依然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但又有其崭新的思想内容,它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以情反理,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充分体现了汤显祖以情为核心
-
《牡丹亭》中的叹词运用
-
作者:刘钦荣 孟昭泉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叹词 叹词 句法分布 句法分布 表达功能 表达功能
-
描述:《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一座耀眼的丰碑,而其中叹词的运用,就是这座丰碑上镶嵌的一粒粒珍珠.《牡》中的叹词,有单音节,有复音节;有的单独出,有的连续用;或在唱词中,或在道白里;有的放在句首
-
古韵今咏——青春版《牡丹亭》的音乐特色
-
作者:庞林春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音乐特色 古韵 观众欣赏 文化精英 两岸三地 白先勇 江苏省
-
描述:在著名旅美作家白先勇竭力推动下,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打造昆剧青春版《牡丹亭》,这一经典名剧自搬上
-
关于《牡丹亭》的青春问题
-
作者:白先勇 李文儒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艺术 演出 传统艺术 观众 白先勇 文化现象 演员 非物质遗产 梅兰芳
-
描述:演出结束后,您上台向全体致辞,我感觉您那时是非常欣慰,非常兴奋的。您说《牡丹亭》到北京
-
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
作者:乐风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
蒙学之冠:《三字经》及其作者王应麟
-
作者:宁波市鄞州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来源:宁波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三字经 三字经 研究 研究
-
描述:蒙学之冠:《三字经》及其作者王应麟
-
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
作者:黄天骥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观 审美观 承传 承传 超越 超越
-
描述:要求表现唱、做、念、打诸般伎艺的特性,保持了戏曲表演写意性的审美特征,又吸收了当代舞台艺术,让场面和某些程式具有当代性,适合青年观众的口味。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说明,戏曲表演,既要继承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