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析孔子对周礼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张安礼  来源:福建信息技术教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名  信仰危机 
描述:可以重塑国人的道德灵魂,有力促进"转型期"的和谐社会构建。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李觏的礼法观
作者:朱人求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一本于  一本于  一致于法  一致于法 
描述:于农"、"刑罚世轻世重"等法律思想。李觏的"一本于"、"一致于法"和"礼法互等"观把我国礼法合流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
试析李觏的伦理思想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伦理  伦理  利益  利益 
描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关系中产生的,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11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并力倡功利主义,强调的作用,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绪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观  李觏    平民情绪  儒学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
石头渚和洪乔投书
作者:黄长椿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头  建康  太守  都城  豫章郡  《晋书》  《世说新语》  《太平寰宇记》  乐史  带信 
描述:石头作两城,孝顷与孜各据其一,又多设船舰夹水而阵。”
由"史"字论代的"史官"并非史官
作者:田标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  史官    《周礼》  司马迁  刘知几  班固   
描述:"史官"之名,自司马迁、班固开始使用,经刘知几对其从理论上进行规范,而后历代相沿。《周礼》中序官篇、宰夫篇、小史篇中"史"引郑司农注,皆谓史官掌书起草,
”即红包
作者:范丽青  来源:瞭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节  典礼  孔子  礼物  周礼  诸侯  斋戒  初一  礼仪  每月 
描述: 到台湾采访,在我已是第二次了。一是1991年采访“闽狮渔事件”,那是大陆记者在两岸隔绝40多年后的首次赴台采访;二是今次采访国民党“十四全”。两次采访时隔两年,抵台的日子却恰巧在同一天,都是8月12日。而当8月13日记者来到台湾海峡交流基金
”与“仪”
作者:吴倩倩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仪”    中华民族  先秦时期  礼仪  周礼 
描述:,象用祭器豆中食物祭祀神祖之形。“”的本义是祭神。《说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徐锴注笺:“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之名,起于事神。”后来“”引申为规范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孔子“”论
作者:余治平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周礼     
描述:维护周制周礼,但他对周礼又做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