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公体”别解
-
作者:劉成國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别解 杜甫 创作 胡茄十八拍 文化研究 四六文 唐人 宋人 绝句
-
描述:一般认为,"荆公体"是针对王安石后期的诗歌风格而言。它的诗歌载体主要是以绝句为主,艺术风格上则寓悲壮于闲淡,雅丽精绝,脱去流俗,锻炼精巧等等。近些年东,也有学者从王安石的诗艺发展、政治生涯、晚年心态
-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
作者:祝尚书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
描述: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
王安石记体文研究
-
作者:姚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记体文 创作分期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传承 价值
-
描述:法,从总体上把握王安石记体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记体文对前人记体文的开拓创新之表现,明确其在记体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
“梨花体”行为艺术与杂耍何异
-
作者:刘培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艺术不能把区别于现实的独特本质剔除一空
刘培
9月11日,昆明一名男子在街头上演了一场名为“问路”的行为艺术。这名男子只穿一条裤衩,把全身用白漆涂白,身披白色披风,只露出两只黑黑的眼睛。这名男子手捧49朵玫瑰花,看到电话亭,他停下来深情地亲吻电话亭;看到窨井盖,他也要上前吻上一吻,然后
-
古代“记”体文章的分类与特点
-
作者:方丈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中学语文课 旅行见闻 永州八记 杂记 柳宗元 王安石 文学形式 古代 写景状物
-
描述:山记》等。二、记事类。这类作品主要是记述某一事件的经过情况的。如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方苞的《狱中杂记》等。三、记人类。这类杂记叙述历史上重要事迹。
-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体究践履”
-
作者:陈奇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陆九渊 心即理 主观唯心主义 心外无物 精神本体 知与行 事功精神 《传习录》
-
描述:同程朱一样,他也认为知在先,行在后.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他的知行观自然不同于程朱,然而也不同于陆九渊.他的主观唯心主义较之陆九渊更为彻底,不仅认为心即理,而且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他认为,陆九渊的知先后行论,将知与行划分为认识的两个阶段,有滑向心外有物、心外有理的危险.他认为,所谓知,就是人生而具有的良知;所谓行,就是去恶正心,回复良知.二者密不可分,即知即行,即行即知.二者是统一的,统一于良知本体,不存在知先行后或先行后知的问题,不可将知与行割裂.为此,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命题:
-
北宋党争与“荆公体”
-
作者:沈松勤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北宋党争 创作主体 吕惠卿 王安石变法 西昆体 公体 生命意识 参政主体 新旧党争
-
描述:北宋党争与“荆公体”
-
论王荆公体:[王安石]
-
作者:莫砺峰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评论 王荆公体 文学创作
-
描述:论王荆公体:[王安石]
-
古诗中的藁砧体
-
作者:王修志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衍义 刀头 谐音 隐语 析字法 合体 古诗 王安石 风雨 诗味
-
描述:“还”,“何当大刀头”,问何日当还也;“破镜”是“月半”
-
选择性杏仁体-海马切除术
-
作者:李龄 刘绍明 来源: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切除术 选择性 杏仁体 海马 神经外科 应用解剖学研究 刘绍明 手术径路 颞叶癫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描述:选择性杏仁体──海马切除术李龄,刘绍明作者根据10个固定的成人尸脑的颞叶内侧区进行了应用解剖学研究以探讨杏仁体─海马切除的手术径路。结论认为:颞叶病变切除后经侧裂脑室选择性杏仁体一海马切除术对颞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