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晏几道学思想新探
作者:徐安琪  来源:词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感物  人生  功用  学思想  晏殊  北宋  士大夫  情感  相思 
描述:味其言也’的慨叹,对此,小山当有‘深情惟有君知’(临江仙)的感喟。小山为一如其为人,自立规摹,卓荦不群,故而词韵幽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及生发不已的意蕴。晏几道对于的创
情、、幻:汤显祖人生与戏曲研究初探
作者:毛小曼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人格理想  戏曲创作观  戏曲作品 
描述:汤显祖是明代晚期一位富有浓厚思想家气质的戏曲作家,他的"临川四"以其深邃的思想意蕴和完美的艺术风格堪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巅峰之作.该文从整体角度出发,以期通过分析汤显祖的人格理想与戏曲创作的关系
“四”与小说之关系 兼论汤显祖的小说观
作者:邹自振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  魏晋志怪  唐人传奇  小说观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与小说的关系极为密切。汤氏不仅借鉴了魏晋志怪、唐人传奇和明代拟话本的精华,来充实自己的戏曲创作,而且点石成金,使“四”成为文学史上的杰作。将小说改编成戏曲,本是元明剧作家
《风流院》与《临川》——明清戏剧舞台上的汤显祖形象
作者:邹自振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风流院》  《临川  明朝  清朝  汤显祖形象  戏曲家  传奇剧  蒋士铨 
描述:,比较受人重视的,要算同时代冯梦龙的《风流》。朱京藩将写汤显祖的传奇命名《风流院》,是否源此,也未可知。朱京藩,生卒年不详,字价人,号不可解人。作有杂剧《玉珍娘》(今佚)、传奇《半繻记》(今佚
伤心人各有怀抱——晏几道、秦观风比较研究
作者:高峰 戴月舟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描述:伤心人各有怀抱——晏几道、秦观风比较研究
略论谢逸《溪堂》意象营造的特色
作者:杨景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谢逸  《溪堂  意象  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 
描述:析谢逸的艺术表现手法,并顺便探讨婉约艺术表现上的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
解读人生何其悲!——试论汤显祖《邯郸记》的思想意蕴
作者:吴秀华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生存方式  功名欲  贪欲  官场 
描述:的人生道路进行了认真思索,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邯郸记》是人们考察明代官场和士大夫阶层心灵变化的一个重要媒介,思想蕴含丰富。
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写作时间地点新探
作者:丁仁祥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泽东  毛泽东  《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  《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  1930年2月9日  1930年2月9日  陂头村  陂头村 
描述:本文通过对毛泽东转战闽西赣南历史踪迹的考查,认为毛泽东《减字花木兰·广昌路上》一词,作于1930年2月9日,地点是陂头村,即今江西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古村,中“命令昨颁”是指1930年2月8日
从今解识春风面,肠断罗浮晓边——《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
作者:郭梅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述评  述评 
描述:评述吴吴山三妇及其《牡丹亭》评本 ,充分肯定其理论价值。
秋江雁影临川 游子归宗费踅旋(续)——汤显祖家族南迁客
作者:于永旗 李剑军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悦  汤静  流离伏匿  抚州  苏州 
描述:所(吴越国),国亡遂留钱塘不归"的汤静;作出蠡测:汤静因吴越王钱弘俶惧怕收留江南旧臣而开罪于赵宋,不得不流寓苏州,在嫉恨殷汤家族的樊知古(若水)成为宋朝江南转运使以后,再辗转"流离伏匿"抚州,时值北宋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