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6)
报纸(288)
图书(18)
学位论文(17)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36)
地方文献 (74)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6)
地方风物 (5)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7)
2013(33)
2012(57)
2009(40)
2007(32)
2003(20)
1999(24)
1997(12)
1990(16)
1988(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
文史知识(5)
古典文学知识(5)
中国典籍与文化(3)
浙江学刊(1)
安徽新戏(1)
中华戏曲(1)
群文天地(下半月)(1)
群文天地(1)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1)
雪竟开春自来:细说传统除夕佳节的生动处
作者:古镜  来源:华章(初中读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除夕  春节联欢晚会  民族特色  《元日》  岁时节令  三十年  王安石 
描述: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被誉为岁时节令诗之冠,它写出了人们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张贴春联的欢庆景象。
一婿连续三女 妻逝痴守终生:“痴”李瑞清的故事
作者:易酩  来源: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清末民初  梅花  张大千  终生  书画家  进士  农历    江西 
描述:李瑞清,生于清同治六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亦即公元1867年8月8日。他祖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字仲麟,后改字阿梅、痴、庵,入民国后又号清道人,因其斋名玉梅花庵,故又号梅花庵主。他是前清进士,清末
从互性角度看英译《牡丹亭》
作者:杨梅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  文本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性角度分析《牡丹亭
父与子,从武略到韬:专访白先勇
作者:王莹莹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白崇禧  父亲  辛亥革命  牡丹亭  抗日战争  专访  北伐战争  台湾  原创 
描述:名门之后白先勇又来到了北大。清明刚过,北大校园杨柳吐绿,姹紫嫣红。但正如《牡丹亭》的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北大的春色,他无暇观赏,却被"堵"在酒店客房里接受诸多媒体的采访。本来天气就热,各家媒体大大小小的布光灯明晃晃地烤着,房间内闷热不堪。75岁高龄的白先勇一袭中式衣衫,温润儒
金志昨日三亚大婚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婚礼现场 金志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演唱《为爱痴狂》。 (资料照片)□据 中国新闻网 核心提示 昨日10时,当红的“中国好声音”学员金志与相恋8年的女友金兰,在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
“好声音”金志 月底完婚
作者:暂无 来源:南湖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N朱美虹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中国好声音》中一曲《为爱痴狂》,让电视观众了解了金志,也熟悉了他的声音、他的音乐,以及他背后动人的爱情故事。趁11月23日《中国好声音》三亚沙滩音乐节
发挥化育警强警作用
作者:许文军   来源:人民公安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发挥化育警强警作用
灏\林斤澜沉默是金
作者:散木  来源:晚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友  从维熙  刘绍棠    右派  作家  毛泽东  国民党军  卫立煌  北京市 
描述:也早已在“名册”之中,当时和他同辈且稔熟的作家中已“有数不清的右派”,如汪曾祺、邓友、刘绍棠、从维熙、邵燕祥、唐达成、王蒙、叶至诚、高晓声、陆文夫等等,然而林斤澜居然“唯独‘漏网’”,何以之故
从学记看曾巩的教育观
作者:郭艳丽  来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学记  教育观 
描述: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章以古雅平正著称于世。他的学记或言兴学、或言自学,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即施民以教化、学行并重、学非"天成"、广其学而坚其守。这些教育观念对宋代教育以及后世学界都产生了
从《辨》看王若虚的散文观念
作者:王永  来源:新国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若虚  散文观念  文章  王安石  宋代  醉翁亭  作品  宋人  金代  文字 
描述:王若虚(1174-1243),字从之,号慵夫,河北槁城人。他是金代末年著名的学者、作家,与元好问比肩的诗文批评家,有《滹南遗老集》传世。王若虚"以欧、苏为正脉",其文章创作崇尚自然、平易。他擅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