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
-
作者:楼凝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西厢记》 青春版《牡丹亭》 《红楼梦》 剧本 音乐 表演
-
描述:特点、戏剧美学特征这三个角度出发对京剧《西厢记》、昆剧《牡丹亭》、越剧《红楼梦》这三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舞台艺术形象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结合文学性与戏曲音乐、表演等特征来对三位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三位女性形象的文学性在剧本中的体现、音乐结构特点与塑造三位女性形象的关系以及戏剧美学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悲剧、喜剧风格色彩以及写实、浪漫手法)在三位女性舞台艺术形象塑造上的体现。通过这些研究,从而对戏曲作品舞台人物形象的系统研究方法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探索,对系统研究戏曲作品舞台人物形象的逻辑思维方法也进行了摸索。戏曲人物的研究应该综合地来进行,因为戏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而笔者所说的“综合”要求知识范围更广,不仅涉及戏曲表演本身“四功”、“五法”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涉及音乐、表演以外的文学、美学、导演等方面的知识。此外,研究者还应该站在戏剧的高度来进行戏曲人物的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统领相关的各门知识。
-
应是“绿肥红瘦”:绛殊仙草、林黛玉和史湘云关系艺术构思之探讨
-
作者:梁归智 来源: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曹雪芹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 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 绛珠 绛珠 黛玉 黛玉 湘云 湘云
-
描述:曹雪芹构思绛珠仙草、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关系,取意于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却道海棠依旧”的诗句。
-
《牡丹亭》与《红楼梦》
-
作者:刘梦溪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牡丹亭》 《红楼梦》 林黛玉 汤显祖 杜丽娘 警幻仙姑 曹雪芹 贾宝玉 柳梦梅 宝钗
-
描述:汤玉茗和曹雪芹生不同时,一个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一个约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生年的时间差为165年。而卒年,汤卒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曹卒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一为明晚期,一为清中叶。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有别,使用的文学手段也不
-
爱之初体验
-
作者:江岸 来源:小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贾宝玉 心理体验 人生体验 感情 知音 精神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
-
描述:在感情上、精神上,贾宝玉的知音、知己唯有林黛玉;但唯独在分享性的隐秘时,却不可能是黛玉
-
面对鲜花各不同
-
作者:张玉庭 来源:湖南林业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鲜花 林黛玉 古典文献 陶渊明 如意郎君 杜丽娘 琴棋书画 姹紫嫣红 牡丹亭 突出代表
-
描述:面对鲜花各不同
-
曹雪芹“写儿女之真情”的文艺观
-
作者:王先霈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文艺观 进步思想 小说 爱情描写 林黛玉 贾宝玉 十八世纪 牡丹亭
-
描述: 在《红楼梦》开篇的地方,作者借空空道人之口,对全书作了一个总的概括,说是:“其中大旨谈情”。这话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是正笔还是反笔?有的同志曾经认为,这不过是作者玩的障眼法;《红楼梦》是政治历史小说,爱情描写只不过是一种掩护,作品的本旨不是在“谈情”。爱情主题说曾被当做《红楼梦》研究中严重错误的观
-
中国戏迷文化性格初探
-
作者:颜全艺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发展 戏迷 文化性格 角色置换 《品花宝鉴》 林黛玉 《牡丹亭》 中国戏曲 《红楼梦》 艺术形式
-
描述:中国戏迷文化性格初探戏文系92级颜全艺中国戏曲如果从汉代百戏溯源起,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戏曲由民间杂耍,歌舞技艺表演到与故事性的结合,定型为“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态,一步步成熟,一点点发扬光大,最终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的民族奇...
-
日月相映,照世同辉:论《红楼梦》与《西厢记》
-
作者:胡文彬 来源: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杂剧 《红楼梦》 曹雪芹 爱情婚姻 《牡丹亭》 《石头记》 王实甫 《西厢》 林黛玉 宝玉
-
描述:日月相映照世同辉──论《红楼梦》与《西厢记》胡文彬《红楼梦》与《西厢记》,一个是说部奇葩,一个是戏曲菁华。前者是小说家曹雪芹在诗词戏曲传统影响之下的小说化努力的结晶,后者是戏曲作家王实甫在诗词传奇传统影响之下戏曲化努力的硕果。两部作品日月相映,照世同...
-
中国古典戏曲与《红楼梦》人物刻画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中国古典戏曲 宝钗 林黛玉 宝玉 《西厢记》 《牡丹亭》 人物性格 贾母 凤姐
-
描述:《红楼梦》与中国古典戏曲关系尤为密切。中国古典戏曲对《红楼梦》有着重要启示和影响,《红楼梦》对中国古典戏曲既有借鉴,又有创新。《红楼梦》穿插中国古典戏曲,不仅拓宽了题材表现领域,丰富了故事情节,渲染了场景气氛,而且还烘托了思想意义,增强了抒情色彩,突...
-
情的追求与爱的失落:论黛玉形象的文化情结
-
作者:刘相雨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红楼梦》 宝玉 情不情 宝黛爱情 《牡丹亭》 《西厢记》 《三国演义》 大观园 《悲剧心理学》
-
描述:情的追求与爱的失落——论黛玉形象的文化情结刘相雨《红楼梦》一问世,林黛玉就成为读者们关注、评论的焦点,她那凄凉的身世、绝世的才华、孤傲的人格、悲惨的命运,震撼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扉。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