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2)
报纸(74)
学位论文(6)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5)
地方文献 (148)
地方风物 (3)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9)
2013(20)
2011(25)
2010(26)
2007(17)
2006(10)
2002(7)
1996(6)
1995(9)
1983(2)
按来源分组
侨报(7)
剧影月报(4)
枣庄学院学报(1)
咬文嚼字(1)
盐城晚报(1)
武汉晨报(1)
中国民族(1)
朔方(1)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凉夜的花样年华
作者:沈沧眉  来源:今古传奇(武侠版月末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样  女主角  牡丹亭  桃花  故事  京剧  戏曲理论  明清之际  言情小说  历史比较 
描述:关于《凉夜》,有一个被雪藏的题目版本,叫做《凉夜的花样年华》,但是在将要翻开的文中,你会发现,除了与《花样年华》这部电影同样华丽丽的悲情哀怨调调外,情节等方面几乎没有太大的联系。
牡丹亭:丽娘
作者:张小晶  来源:中华儿女(书画名家)(海外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丽娘  丽娘 
描述:牡丹亭:丽娘
丽娘及其他
作者:姜超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丽娘  牡丹亭  青年女性  封建礼教  崔莺莺  追求爱情  程朱理学  爱情故事  伟大精神  中国文学史 
描述:《牡丹亭》通过丽娘出生入死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礼教和高贵人性的矛盾,歌颂了青年女性憧憬自由、追求爱情的伟大精神。《牡丹亭》的主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朱明王朝为了维护封建特权
《牡丹亭》之结局与
作者:尚永亮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函授教育 文科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之结局与
寒夜 作者: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作者介绍:耒,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南城人。宋代诗人。 学一学 竹炉:外竹内泥的火炉。汤沸:指开水翻滚。 读一读 冬天的夜晚
试论诗之“气”
作者:卢燕平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宋人  风雅  诗话  诗集  含混  诗说  苏辙  王安石 
描述:令《读老诗集》 :“气吞风雅妙无伦”⑤ ,都是所见略同。宋人在用“气”这个概念评论杜甫诗时 ,又多有元气浑茫之类的说法 ,如田锡“飞动混茫”⑥ 、张伯玉“词含混沌来”⑦ 、韩维“元气混浩神无方
宋代蜀人论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苏轼  代蜀  艺术成就  文艺思想  蜀学  王安石  人论  魏了翁 
描述:宋代蜀人论杨胜宽安史之乱进入第五个年头(759),杜甫辗转来到四川,先后在成都、两川各地及夔州寓居转徙达八年多,留下的诗作近950首,占其全部创作的三分之二。诗人的成就不仅反映在创作数量上的丰收
集叙录
作者:万曼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蔡梦弼  著录  杜甫  工部  艺文志  补遗  黄氏  王安石  分类 
描述:个本子。樊晃有一篇序文,叙述诗在唐代流布的情况: 文集六十卷,行于江汉之南,常蓄东游之志,竟不就。?时方用武,斯文将坠,故不为东人之所知。江左词人所传诵者,皆公之戏题剧论耳,曾不知君有大雅之作当今
宋诗与陶
作者:金诤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史  朱自清  代表性  杜甫  苏轼  日常生活  王安石  黄庭坚   
描述:一 朱自清先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日常生活的诗——序肖望卿<陶渊明批评>》)有趣的是,三家之中,苏轼是宋人,而陶、两家
南宋学片论
作者:杨胜宽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诗研究  王安石  人格价值  李纲  《渭南文集》  穷而后工  文天祥  政治家  四家诗 
描述:南宋学片论杨胜宽杜甫其人其诗在宋代受到重视与尊崇,从中唐韩愈的著名论点提出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杨亿标榜"西昆",却不喜杜甫,至讥之为"村夫子";欧阳修因性分所近而扬李抑,也致疑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