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送别诗中观唐诗风貌
-
作者:连小华 来源:山西青年(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风貌 送别诗 中观 《别赋》 柳永词 郑思肖 王安石 宋诗
-
描述:柳萧”“西风萧瑟入船窗”“花落一杯酒,月明万里心(郑思肖)”伤情悲绪。唯王安石“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别人评说:“有唐诗风调”。那么。唐代送别诗又有什么特色呢?让我们通过小部分诗歌的阅读来了解它的时代特征。
-
晚周礼的文质论
-
作者:梅珍生 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礼仪 研究 中国 周代
-
描述:晚周礼的文质论
-
晚周礼的文质论
-
作者:梅珍生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周 礼 儒家 道家 文质 礼的形式 礼的本质 人的本质
-
描述: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它脱胎于原始宗教禁忌,又是对宗教禁忌的包容性超越.它既包涵了"敬鬼神"的神灵崇拜内容,又有着规范人类群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的原则的人文内涵.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礼乐文明的奥旨得以充分阐扬的时代.当时杰出的
-
论晚明“性灵”文学思潮
-
作者:刘健芬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思潮 通俗文学 晚明 汤显祖 冯梦龙 思想解放 文学思想 个性解放 资本主义 公安派
-
描述: 一种文学思潮的兴起决非偶然,它总是与其时代的经济、政治和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皆然的客观规律。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几乎同时的欧洲的文艺复兴,虽然有其不同的历史背景,但它们都是
-
论晚明人的“小品”观
-
作者:欧明俊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小品 晚明人 陈继儒 袁宏道 汤显祖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小品文 篇幅短小 文学观念 袁中道
-
描述:论晚明人的“小品”观
-
晚明书法风格论
-
作者:陈宇 邹成 来源:书法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 重情 文艺思潮 汤显祖 独特 审美特质 浪漫主义 书法风格 艺术思想 表现主义
-
描述:尚个性、尚表现、重情感的表现主义书法风格,并表现出拙、重、厚、大、古、媚的审美特质。
-
晚明传奇散论
-
作者:叶晓梅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传奇 自我技术 王国维 散论 戏曲研究 宋元戏曲 文化语 晚明 牡丹亭 汤显祖
-
描述:序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然何以骚独钟于楚,赋独钟于汉?骈语独钟于六代,而诗独钟于唐?词独钟于宋,曲独钟于元也?每读至此,总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的恍惚。
-
论《牡丹亭》集唐诗对传奇剧剧情的推动
-
作者:任冬青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集句诗 传奇剧 剧情
-
描述:论抒情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真》集唐诗是刻画人物的传神之笔。上场诗主要用来介绍人物,剧中诗往往能表现人物内心。我们可以把集唐诗的作用总结为概括和预示作用。才子佳人传奇集唐诗,较成功的有《玉合记
-
试论明清传奇中的下场集唐诗
-
作者:赵艳喜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下场诗 集唐诗 《牡丹亭》 《长生殿》
-
描述:然而成功的集唐诗却能为剧本增色添彩,《牡丹亭》和《长生殿》就是其中的精华。
-
胡应麟的唐诗体格之辨
-
作者:查清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卷三这样描述唐诗之盛况: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 靡弗备矣。其格,则高卑、远近、浓淡、浅深、巨细、精粗、巧拙、强弱,靡弗具矣.其调,则 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