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牡丹亭》看明清女性私塾教育
-
作者:刘瑾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私塾教育《牡丹亭》明清 女性私塾教育《牡丹亭》明清
-
描述:育内容多是《四书》《五经》,其中以《诗经》为首选。
-
古“信”是人不是物
-
作者:刘绍义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 信 是人不是物》 故事 文学 刘绍义
-
描述:在我国古代,“信”字是人不是物。“信”不是信件信函的意思,而是指送信的人。这里的送信人既包括递交函件和传递消息的人,也包括外交使臣。
-
文学ABC 牡丹亭 为古都添彩
-
作者:暂无 来源:洛阳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如今,人们路过市区十字路口时,会看到新建的典雅别致的牡丹亭。它像一簇簇绚丽多彩的牡丹,绽放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给力都市文明,为古都洛阳添彩。
十字路口的牡丹亭,古朴典雅透着千年帝都的文化意蕴。牡丹亭的主题是牡丹,它的使命是关爱。
牡丹亭侧壁上书写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顶端绘有硕大艳丽的牡
-
李浩:先锋文学的捍卫者
-
作者:王跃飞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曾幻想成为一名骑士
李浩对文学的追求应从儿时算起,他的父亲是一位教师,中文系毕业,家里收藏着许多文学书刊,正是这些书填补了李浩孩童时期的空白记忆,也正是这些书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浩
-
文学与人生:创作的个体经验
-
作者:从维熙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从维熙 文学创作 中国知识分子 作品 作家 人生 郭沫若 刘绍棠 北京市 二十年
-
描述:、人生的命运和文学的关系,对我们理解文学,是非常重要的。
-
明清四大名医调治脾阴虚证方药研究
-
作者:黄金花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缪希雍 胡慎柔 吴澄 唐容川 脾阴虚证 方药 明清时期
-
描述:明清四大名医调治脾阴虚证方药研究
-
口诀的“魔力”
-
作者:吴德茂 来源:阅读与鉴赏(上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诀 语文教学过程 柳宗元 死记硬背 王安石 欧阳修 文学 联想记忆法 学生 唐宋八大家
-
描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文学常识的学习,对文学常识的识记,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死记硬背,固然能够记住,但花的时间多,效率较低,即使勉强记住了,时间长了容易忘记,如何能记得快记得牢,许多老师学生
-
雨中的眉山
-
作者:卜元华 陈文 来源:中国三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中国历史 欧阳修 王安石 眉山市 乌台诗案 宣仁太后 成都平原 文学 京城
-
描述:进入成都平原,天地间依然淅淅沥沥。眉山市区出现在眼前时,奔波劳顿中的我们都精神起来。公元1056年,从这里走出了父子三人。他们经成都,越剑门,翻秦岭,进入京城开封后,中国历史的天空,升起了三颗文学
-
词与曲的分与合:以明清之际词坛与《牡丹亭》的关系为例
-
作者:张宏生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 词 曲 曲 辨体 辨体 明清之际 明清之际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现。王士禛本人在对《倚声初集》中所选录的作品进行评价时,也非常称赞词与《牡丹亭》所发生的种种联系。这说明,王士禛和他的同时代人,虽然具有辨体的迫切性,但长期的惯性和操作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这个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因而提醒我们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来进行讨论。
-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
描述:。然而,从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性的角度看,文学翻译陌生化的运用不应该仅仅是译者被动再现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的简单问题,还应该是如何运用陌生化手法进行艺术再创造来传达出源语文本中的差异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