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评陈卫星《胡应麟与中国小说理论史》
作者:董春林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与中国小说理论史》  胡应麟研究  小说理论史研究 
描述:之下研究,较为圆满地做到“了解之同情”的研究初衷。全书以近代以来中西小说观念的冲突为研究视角,以胡应麟小说理论史的构建为研究个案,不仅是学界对胡应麟学术思想研究的全新尝试,更是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
黄松甸印象
作者:暂无 来源:吉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湖北崇阳的肖建业来长探亲,亲属要给带点儿木耳,可老肖却说,要是像上回那样的就不带了。于是,亲属把从蛟河市购买的黑木耳让他试吃,老肖觉得与上次带的木耳不一样。几包黑木耳还有不同口味。 “要见正宗的长白山黑木耳,一定要到我们的黄松甸镇。”一谈起黑木耳,随行的蛟河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就有说不完的话。我们黄松
吴炳总结自己十五大失误
作者:暂无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 市场管理体制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 经营机制未能完全理顺。 ● 大企业“恐龙症”严重,机构臃肿部门林立,程序复杂,官僚主义严重,信息流通不畅,反应迟钝。 ● 市场管理的宏观分析、计划、控制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对市场形势估计过分乐观。 ● 市场营销策略、营
沈凤飞的“猫论”
作者:周江 吴琼  来源:董事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家  长空间  黄金时代  猫论  资本运作  占有率  董事会  房地产业  小平  投资 
描述:的“扛鼎之作”,沈凤飞语速极快,“霸气、速度、档次”这些具有张力的单词频繁迸出。“强势,自信”这些外界对其最多的形容,如今眼见为实。 他一袭黑色西服,虽是周末,但仍佩戴浙江华成控股集团的工牌。“沈总平日穿布鞋,今天换上了皮鞋,他是一个谨慎而细致的人。”他的秘书轻声解释。 从业40多年,他从瓦工做起,不声不响,将当年一个小小的建筑队打造成如今涵盖建筑、房地产、化工、投资等产业,总资产近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跻身中国民营500强。他究竟如何做到的? 静水深流 熟悉沈凤飞的人都会佩服甚至是有点害怕他偏执狂般的“蚂蝗精神”。一个例证是他对数字惊人的记忆力。三十多年来,企业每一年的产值、利润、利税等以及其他的有关数字,他都可以倒背如流。“蚂蟥精神要能钻进去,深入到行业中兢兢业业,初创业时,为了找业务死盯客户,我养成了这种习惯,这种习惯如今也影响着华成集团数千名员工。
辑汤显祖佚文考释
作者:郑志良  来源:文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全集  万历十九年  十三年  徐朔方  二十年  十七年  考释  遂昌县  进士  佚文 
描述:徐朔方先生笺校《汤显祖全集》第五十一卷为"补遗"卷,收集汤显祖的佚作,此后不少学者又陆续发现一些汤显祖的佚作,如江巨荣先生《剧史考论》有"汤显祖佚文拾零"六节,辑得汤显祖佚文七篇,吴书荫先生有《汤显祖佚文三篇》、徐国华先生有《汤显祖佚文〈候掌科刘公启>考略》、何天杰
略论“荆公新学”之“
作者:吕变庭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新学 
描述:维与施行"少年新进"策略两者之间互动的时代产物。
去《牡丹亭》看花神
作者:暂无 来源:潇湘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长沙讯10月30日,青春版《牡丹亭》将登陆湖南大剧院。青春版《牡丹亭》之所以称为“青春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主要演员的青春活力。主演沈丰英和俞玖林,一个秀丽娴静,一个英俊潇洒,将角色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青春版《牡丹亭》中除了柳梦梅、杜丽娘两位关键人物外,白先勇先生还对花神做了重大创新。剧
共同推动烟草发展跨越
作者:尹朝平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共同推动烟草发展跨越
从信息与智能交互的角度看周礼全先生的四层次意义理论:兼论语
作者:张晓君 邹崇理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表达式  四层次意义理论  自然语言  周礼全  智能主体  真值条件  语句  模型论语义  交际语境  抽象意义 
描述:.6)因而,对语言表达式(指专名、通名、摹状词、语句等)的意义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是西方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计算语言学、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共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