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43)
报纸(619)
图书(84)
学位论文(28)
会议论文(1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98)
红色文化 (364)
地方文献 (337)
地方风物 (35)
才乡教育 (23)
宗教集要 (23)
非遗保护 (10)
按年份分组
2014(413)
2008(122)
2006(62)
2005(52)
2004(53)
2002(51)
2001(48)
1998(45)
1996(38)
1993(17)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32)
中华魂(2)
时代青年(2)
世纪风采(2)
四川统一战线(2)
党史博览(1)
决策探索(1)
炎黄世界(1)
文史月刊(1)
健康指南(1)
印林逸事
作者:黄卓越 党圣元  来源:读书文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昌硕  赵之谦  篆刻艺术  朱文印章  印文  闲章  书法  治印  周亮工  边款 
描述:在渊源数千年的印学史中,特别是在近一千年文人治印后,名家高手层出迭现,集印、好篆者数不胜数。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印作,还留传了许许多多佳闻趣事。这些逸事中,再一次说明篆刻已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些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布衣百姓,尽管社会地位的悬殊,贫富差别的不
张大千绘画风格及其鉴定
作者:叶子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大千  鉴定  绘画作品  人物画  书法  用笔  工笔  李瑞清  石涛  山水画 
描述:一张大千生平概述张大千是我国现代绘画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画家。他人物、山水、花鸟俱工,并善诗词、画理、书学。尤其是其创造的山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张大千原名张正权,又名张权,乳名小八。后改名为猨、蝯、爰、季,字古皇、季爰、大千,号大千居
蔡京“自述”:政治是一门艺术
作者:王觉溟  来源:美文(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政治  蔡京  艺术  宣仁太后  北宋  宰相  自述  书法 
描述:蔡京(1047—1126),字元长,北宋末年权相,书法造诣精深;其仕途生涯跌宕起伏,在宰相任上四起四落;工于权术、狡黠善变,搜尽天下膏脂以供君臣挥霍,最终导致北宋覆亡。我有一种预感。我即将死在这条
苏轼大字草书“春风”解
作者:徐启雄  来源:市场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春风》  草书  “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  王安石  书法  韩愈 
描述:在民间尘封隐身达九百余年后,近日在苏轼任过两任太守的杭州现身!
日本歌舞伎大师将与中国演员合演昆剧《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黔西南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东京1月7日电(记者孙巍)日本著名的松竹电影公司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日本“国宝级”歌舞伎大师坂东玉三郎将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首度合作,联袂演出昆剧《牡丹亭》。 据悉,此次中日合作版《牡丹亭
仰慕汤显祖,不远万里来到抚州西班牙侨胞昨造访“汤”故里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文/图晚报首席记者游中堂 晚报讯昨日,旅居西班牙马德里市10多年,身为西班牙《中国报》、《华新报》等华文传媒记者的项锦鸿先生,因仰慕戏剧大师汤显祖的伟大艺术成就,不远万里回国,在参观
书法教育家吴炳伟艺术文集面世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吴炳伟作品 我国著名书法教育家吴炳伟教授的集书画、文学、论著于一体的综合性文集——《吴炳伟的艺术文集》,最近在其七十华诞,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1939年出生在无锡市的吴炳伟教授,曾
论陆九渊的“易简功夫”读书法对当今教育的意义
作者:刘召元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易简功夫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大众教育 
描述:简功夫”所蕴含的主要含义,再结合我们所处的教育的环境和时代特色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易简功夫”对于我们当今的“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和“快乐学习”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杨炳南、郑世华书法摄影展”在京展出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市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书法家  摄影展  摄影展  杨炳  杨炳  工艺美术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  摄影作品  摄影作品  协会会员  协会会员  山水风光  山水风光  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 
描述:世华出生在湘西武陵,其作品主要反映了武陵的山水风光,湘西的民俗风情。
李瑞清、陶行知书法教育之比较
作者:刘凤山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瑞清  陶行知  书法教育 
描述: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身处教育转型期的李瑞清、陶行知,大力提倡书法教育,并提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教育理念.由于二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无论从学科设置到教育方法,还是教育受众的侧重点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