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王安石诗词管窥宋代文化
-
作者:张宁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词 宋代文化 儒家思想 理禅文化 儒道碰撞
-
描述:王安石是宋代将文学和政治联系得最紧密的政治家及文学家,从他的诗词可以管窥宋代的社会状况和高度繁荣的文化,以及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新阐释,儒释道思想的碰撞与融合,理学思想的蔚然成风,等等。
-
文化崛起,民营企业应是主力
-
作者:陈光标 来源:南方企业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民营企业 主力 道德模范 六中全会 穷人 富人
-
描述:过去我常想,如何让一个社会有更多好人?如何让富人们拿出更多钱帮助穷人?如何让更多人信服我是“全国道德模范”?现在在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恐怕还要再加上一个“文化”的变量。这是我近期读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
-
汤显祖:须仰视的文化巨人
-
作者:周育德 来源:剧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全集 汤显祖全集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深入研究 深入研究 学术界 学术界 文章 文章 文化巨人 文化巨人 舞台实践 舞台实践 徐朔方 徐朔方 丰富 丰富
-
描述:面对一部煌煌然两千六百余页的《汤显祖全集》,有一种立在姚明身边的感觉。汤显祖留给世人的文化遗产太丰富了。全集中包含各种文章一百多篇、诗一千八百多首、赋二十余篇、尺牘四百余通,还有著名
-
论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意义:从芭蕾舞剧《牡丹亭》
-
作者:周仪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 舞蹈创作 舞蹈创作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舞蹈形象是构成舞蹈作品的核心要素,是舞蹈审美活动的主要对象。在一部舞蹈作品形成的过程中,舞蹈形象的塑造不仅关乎作品的主题表达,作品审美意境的营造,更直接影响到整部舞作的成败。鉴于此,本文以芭蕾舞剧《牡丹亭》为例,对舞蹈形象塑造在舞蹈作品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
-
割尘情于绮语,发妙想于灵心:“意趣神色”的意义解析
-
作者:杨宝春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机趣 作者 牡丹亭 作品 人物形象 自然 声律 音律
-
描述:作为明代最有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数量并不很多,但其"临川四梦"却都各有意趣、各具神色。在不同的梦幻境界中演绎、诠释侠、义、仙、佛等不同世态,传达着作者一以
-
胡应麟《诗薮》论《古诗十九首》及其批评史意义
-
作者:宋贤 来源:传承(学术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薮》 《古诗十九首》
-
描述: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
江西广昌“孟戏”的文化阐释
-
作者:张芳霖 吴承游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戏曲 “孟戏” 民间信仰 宗族祭祀
-
描述:一特定区域内流传和演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传说的灵验故事,透过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外来的"孟戏"成为本族正统的族戏,这便是这一文化文本流传至今的原因所在。
-
《牡丹亭》亮相巴黎上海文化月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卫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4月18日,来自上海昆剧团的演员在法国巴黎上海文化月上表演《牡丹亭·游园惊梦》。 上海文化月当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作为“海派昆曲精粹”代表的《牡丹亭·游园惊梦》首日亮相。 新华社发
-
遂昌文化“走出去”引总理关注
-
作者:李洪波 林庆雄 潘俊 来源:丽水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遂昌文化“走出去”引总理关注
-
同宗文化见证异族艺术的对话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