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互文性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典戏剧唱词的翻译:以《牡丹亭》的两
-
作者:何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唱词 互文性翻译 《牡丹亭》 语境重构 音乐性传递 意象传递
-
描述:翻译理论对于唱词音乐性和意象的传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中国戏曲“禁而不止”现象文化探析
-
作者:张勇风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演出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戏曲艺术 戏曲作品 传播媒介 独特性 生存环境 民众思想 剧场艺术
-
描述:从其出现之初,就反复被查禁,而至今,这些剧目仍作为很多剧种的代表作常演不衰,《牡丹亭》即为突出代
-
如花美眷 似水流年:《红楼梦》中的戏曲文化
-
作者:李丽莉 来源:文化月刊(下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西厢记 贾宝玉 牡丹亭 戏曲文化 弋阳腔 汤显祖 唯美 贾府
-
描述:如果一定要给中国的表演艺术寻找一个最美代言人,当非戏曲艺术莫属。这其中,尤以昆曲戏种最为典雅华丽,唯美的场景和演员妆容让整个舞台表演都如梦似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古人的此番慨叹道尽心酸。有人说,曹雪芹本意是想将《红楼梦》写成一出戏,但是随着创作思路的不断提升,戏曲
-
论《画中人》与《牡丹亭》中“情”的异同
-
作者:刘爽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画中人 牡丹亭 情 异同
-
描述:通过对吴炳《画中人》和汤显祖《牡丹亭》在故事和思想层面的比较,说明二者表达“情”的过程中,相同之处在于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希望打破封建的束缚。不同之处在于《画中人》表达的情细腻,委婉而曲折;《牡丹亭
-
情之格调--读《离魂记》《倩女离魂》《牡丹亭》
-
作者:张斌 徐继霖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离魂记》 《离魂记》 《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 《牡丹亭》 《牡丹亭》 格调 格调 爱情小说 爱情小说 传奇 传奇 文辞 文辞
-
描述:唐人陈玄祜有传奇《离魂记》,脱胎于南朝《幽冥录》中的《石氏女》,篇幅长此一倍,虽仍短小,但文辞优美,突出了爱情的主题,尤为难得的是初露了写知己之爱的端倪。自此而后,大量优秀爱情小说才开始兴起。《离魂记》中
-
《牡丹亭》随记
-
作者:谭晓雯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词 散场 赶集 相思 余音 红烛 莫名其妙 模样 游园
-
描述:其间韵味,只单纯地觉得好听。回到家里,寻来戏词,央求哥哥一遍一遍地念着,然后跟着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背,虽不会唱,却也觉得万般美
-
全本戏与折子戏:青春版《牡丹亭》热议带来的启示
-
作者:王玉坤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全本戏 折子戏
-
描述:求,探讨现代传播媒介下如何利用全本戏的形式以故事消除观众的接受障碍,引导并培养观众的欣赏习惯,为传统的戏曲艺术的传承开拓新的局面。
-
福州拜访榕树王
-
作者:李少义 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榕树 福州市 榕城 满城 支柱根 水泥 北宋 绿化 乐史 道路
-
描述:州植榕的历史非常久远。2003年由市民投票,专家学
-
《牡丹亭》说“情”
-
作者:郑沁仪 来源: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情 情欲 至情 主题思想 成因
-
描述:本文从对《牡丹亭》的“情”的不同解读出发,挖掘出作品中之“情”实为“情欲”,而非“爱情”,同时从作者汤显祖的“至情”观出发探究了作品主题思想的成因。
-
浅谈《牡丹亭》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作者:金珊珊 来源:金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传播形式 传播形式 牡丹亭 牡丹亭 多样化 多样化
-
描述:的不断完善。本文通过《牡丹亭》为案例,探究戏曲传播形式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