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60)
报纸(45)
学位论文(27)
图书(21)
会议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29)
地方文献 (210)
非遗保护 (19)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40)
2013(25)
2012(45)
2011(41)
2008(24)
2002(11)
2000(5)
1999(14)
1991(6)
按来源分组
其它(50)
中国戏剧(14)
剧影月报(8)
戏剧之家(8)
文史知识(3)
艺术教育(2)
文化学刊(1)
兰台世界(1)
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
长沙大学学报(1)
略说清末民初的戏曲改革
作者:袁荻涌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改革  清末民初  文学革新运动  近代资产阶级  《新民丛报》  19世纪末  《西厢记》  《牡丹亭》 
描述:19世纪末,随着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的开展,戏剧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劫灰梦》传奇,提出法国的"福禄特尔,做了许多小说剧本,竟把一国人从睡梦中唤起来了"。他也要
在“青春”与“经典”间探寻的传统戏曲重建
作者:王姝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传统戏曲  “经典”  市场操作  《梁祝》  精神本质  现代转型  演出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已成功演出了百场。一个最古老的剧种突然以纯美的表现,令人满意的市场操作焕发出了新鲜时尚的青春魅力。另一方面,出于对之前先锋式瓦解戏曲传统的反动,浙江
意趣论对明代戏曲理论的影响
作者:徐燕琳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理论  汤显祖  明代戏曲  绘画理论  主题思想  王维  芭蕉  现实世界  艺术形态  象外之象 
描述:“任何艺术形态均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孕生、发展和成熟的。因而亦就必然受其所孕生的文化精神的影响。”“意”、“趣”原是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源远而流长。明代戏曲理论家对它们进行了积极的吸收和借鉴,一是
论谭纶对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影响
作者:杨安邦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谭纶  汤显祖  宜黄戏  戏曲创作  影响 
描述:产生积极影响,谭纶引进海盐腔、繁荣家乡戏曲艺术的功绩为汤显祖晚年戏曲创作与演出活动提供十分有益的条件。
论汤显祖归隐临川后的戏曲创作
作者:邹自振  来源:龙岩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邯郸记》  《邯郸记》  创作  创作 
描述:推向了辉煌的巅峰.
试论明代汤评本的戏曲评点特色
作者:涂育珍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评点  批评理论  明代  评点本  异梦  戏曲创作  关目  贾似道  红梅 
描述:明代的戏曲评点文献由于署名情况特别复杂,考察汤显祖的戏曲评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确认评点者的真伪。但究竟是否汤显祖本人所评点的问题,由于史料的匮乏,目前尚无确论。研究者需一面对这些评点
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场面布局艺术
作者:刘文辉  来源:艺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布局艺术  戏剧场面  杜丽娘  柳梦梅  戏剧创作  牡丹亭  中国戏曲  虚实相生 
描述:戏剧场面是戏剧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与西方戏剧创作相比,中国戏曲的场面布局相对开放自由甚至散漫,尽管如此,自古以来优秀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等依然十分注重场面的布局来提高戏剧
汤显祖戏曲与弋阳腔关系辨析
作者:程芸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弋阳腔  关系辨析  海盐腔  戏曲研究  昆腔传奇  临川四梦  相互影响  晚明文人  剧种 
描述:一问题之缘起汤显祖戏曲的写作腔调是汤学中争议最多的焦点,也是声腔剧种史领域的一个难题。之所以如此,除了缘于问题本身的复杂,可能也与一种普遍的研究思路有关:一般而言,研究者往往试图先描绘出晚明声腔剧种
为学为人皆求真:张燕瑾先生戏曲研究述评
作者:胡明伟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研究  杜丽娘  西厢记  求真  戏曲文学  桃花扇  戏曲唱词  马致远  牡丹亭  中国戏剧史 
描述:张燕瑾(1939-),河北省辛集市人,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一大文学视野下的戏曲研究
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作者:黄天骥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观  审美观  承传  承传  超越  超越 
描述:要求表现唱、做、念、打诸般伎艺的特性,保持了戏曲表演写意性的审美特征,又吸收了当代舞台艺术,让场面和某些程式具有当代性,适合青年观众的口味。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说明,戏曲表演,既要继承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