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薪三千” 陶成
-
作者:暂无 来源:蚌埠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浍河岸边的元宅集是我的老家,那里有一位家下弟弟,近些年在外打工,不想有了个响亮的外号:“月薪3000”。前些天回来带其母到县城看病,我请他们到家里吃个午饭,正好向他问个明白。
这个弟弟个头不高,初中毕业,文化不高,但基本功却很扎实:一年级念了3年,3年级念了2年。就这样,小学的数学考试也经常提笔就
-
陶成聚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陶成聚,广西壮族自治区平乐县人,1931年出生,1951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5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九师二十二团三营七连战士。1953年2月,在抗美援朝新建铁路施工中
-
“陶”之夭夭在第二届陶博会中,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成为
-
作者:禤繁蒋金泰 来源:玉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钦州坭兴陶古称越陶,源于隋唐,清咸丰年间坭陶行当兴盛,得名‘坭兴’,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前来参展的钦州市坭兴陶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
陶成焚画
-
作者:杨新 来源:北京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陶成焚画
-
宋诗与陶杜
-
作者:金诤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史 朱自清 代表性 杜甫 苏轼 日常生活 王安石 黄庭坚 杜诗
-
描述:一 朱自清先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他们的诗集、版本最多,注家也不少。”(《日常生活的诗——序肖望卿<陶渊明批评>》)有趣的是,三家之中,苏轼是宋人,而陶、杜两家
-
苏轼《和陶诗》探因
-
作者:李星 来源:社科纵横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渊明 《和陶诗》 苏轼 士大夫 《文心雕龙》 美学境界 欧阳修 北宋中期 王安石变法 艺术特色
-
描述:苏轼《和陶诗》探因
-
吕陶年谱
-
作者:王智勇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史 御史 成都 致仕 王安石 三七 士大夫 五十年 舍人 事略
-
描述:在风雲变幻的北宋政治舞台上,吕陶以其敢于直言、政绩显著、仕途坎坷而引入注目,在经济上他反对政府禁榷川茶,提出了一定程度的自由通商的原则;在政治上他反对熙、丰新法但不全面否定,特别是元祐时期的洛、朔
-
论公民德行的陶成
-
作者:沈清松 来源:哲学与文化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民德行 公民社会 公共领域 德行伦理学 政治哲学 公民教育 公民师资 公民教材
-
描述:视公民德行的陶成:至於公民教育则是教育学
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尤其注重公民的伦理教育,主冒也在於培养公民德行。
本文一方面要讨论有关公民德行陶成的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检讨台湾公民
教育涉及公民
-
网友“老陶成局”
-
作者:暂无 来源:燕赵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12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6周年纪念日。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百年工业重镇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24万同胞罹难。在这巨大的灾难面前,英雄的唐山人民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顽强自救、互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在全国人民和
-
陶成聚:冻土克星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王 跃严 明
陶成聚, 原铁道兵九师二十七团三营七连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在部队参加战区龟(城)殷(山)铁路抢建任务。在冻土路基施工中,他经过反复摸索实验,发明了“一点突破、顺纹揭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