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871)
报纸(2678)
学位论文(146)
图书(123)
会议论文(50)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4126)
历史名人 (2599)
地方风物 (52)
宗教集要 (25)
才乡教育 (25)
红色文化 (18)
非遗保护 (18)
文化溯源 (5)
按年份分组
2012(725)
2009(553)
2008(613)
2007(394)
1993(44)
1990(40)
1989(43)
1986(63)
1957(10)
按来源分组
中国戏剧(55)
戏剧艺术(36)
舞蹈(17)
文化艺术研究(10)
电影评介(9)
文学教育(8)
戏曲学报(5)
宜宾学院学报(2)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选景琐谈
作者:刘宝俊  来源:当代电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景  琐谈  美术师  汤显祖  电视剧艺术  牡丹亭  应该注意  录相  天气变化  主要矛盾 
描述:牡丹亭》拍摄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选景中应该注意的几件事:
吴炳剧作的布局技巧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喜剧性  梅花  吴炳  心经  结构  汤显祖  作品  杜丽娘  情节发展  牡丹亭 
描述:》43出、《西园》33出、《绿牡丹》30出、《疗妒羹》32出、《画中人》34出。
呼唤真情的理想之歌:论汤显祖的美学思想
作者:姚文放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美学思想  浪漫主义  诗言志  美学观念  美学追求  封建专制  封建礼教  黑暗王国  牡丹亭 
描述:想象、天才、灵感的推崇,而它在美学观念和方法论上与西方近代浪漫主义美学的差异则反映出东西方两大美学的不同特色。
戏曲史家赵景深教授点滴
作者:周光夏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授  爱情故事  赵景深  牡丹亭  汤显祖  戏曲史  时代意义  杜丽娘  文学史  临川四梦 
描述:位矮矮的老人,胖墩墩的脸上微露笑容,有声有色地介绍道:“汤显祖《牡丹亭》是“临川四梦”中的代表作,全剧共五十五出,为明代传奇中稀有的长篇,《牡丹亭》这部传奇的主题具有强烈时代意义,它通过杜丽娘和柳梦
明代文学专题讲稿
作者:冯沅君 黄祖良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万历  作者  女主角  质疑  统治阶级  进步思想  王思任 
描述:牡丹亭》质疑(一)关于作期:两种材料,两种说法。(1)作于万历二十一年前,证据是谑庵居士王思任的《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说徐渭批过此剧,而徐渭殁于万历二十一年。(2)作于万历二十六年前,证据是汤显祖
梅鼎祚和他纂辑的《才鬼
作者:田璞 查洪德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合  梅鼎祚  纂辑  李卓吾  李梦阳  何景明  戏剧家  文言小说  叶昼 
描述:的剧作有传奇《玉合》、《长命缕》和杂剧《昆仑奴》,其中《玉合》流布甚广,影响也甚大,李卓吾曾作评点(一说叶昼评点,托名李贽),汤显祖为写题记,称“梅生工曲”,“《玉合》足传于时”。他也好诗,少
汤显祖邯郸的道化思想和明代中叶以後之社会
作者:吕凯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汤显祖邯郸的道化思想和明代中叶以後之社会
建设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深圳--全国人大代表李灏谈深圳发展战略
作者:孟宪民 胡孝汉  来源:瞭望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际惯例  深圳  人大代表  经济发展战略  国内生产总值  新体制  沿海开放  试验场  出口创汇  出口额 
描述:、盘锦、营口、辽阳、丹东和锦州等8个大中城市及其所属的16个县,总面积5.3万公里。李长春说,辽东半岛开放的主体设想可概括为:一个龙头、两手齐抓、三个示范区、四个基地、五口通商。 一个龙头。以大连为开放龙头,使其成为国际金融、旅游、贸易的中心城市,成为东北地区开放的窗口。
汤显祖在芜湖撰作《牡丹亭》说
作者:朱建明  来源:黄梅戏艺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芜湖  古典戏曲  江西  临川  标目  安徽  红烛  万历 
描述:谁都知道,汤显祖在其故乡寓所江西临川玉茗堂清远楼,撰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古典戏曲名著《牡丹亭》。《牡丹亭》第一出《标目》[蝶恋花]曲云:“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玉茗堂也因此而
《周礼·冬官考工·画绩》琐谈古代色彩学的萌芽
作者:范志民  来源:新美术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周礼·冬官考工·画绩》琐谈古代色彩学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