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析沪昆高铁黄鹤堡隧道安全管理模式
作者:凌涛 王卫军 何英明  来源:建筑安全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隧道  安全  管理 
描述:论文分析了近年来隧道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一些主要原因,根据安全管理学中的“3E”对策从技术、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针对沪昆高铁黄鹤堡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达到了安全、高效施工
朱熹和陆九渊的“格物致知”说辨析
作者:刘正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气  道统    格物致知 
描述:学方法不同是其理论体系的必然结果。
陆九渊道德思想的研究
作者:彭艳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   
描述:道德原则、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陆九渊以“即理”的本体论和“人性本善”的善恶论做为道德依据,支撑着他“尊德性”为首的道德教化论和“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道德修养的最终
陆九渊的“问题”及其意义
作者:王家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本心  真理性理观念 
描述:,学者对陆九渊与朱熹的比较、研究大多数都局限在了具体观念层面,只在观念层面探讨孰优孰劣,孰是孰非。这其实都没有意识到陆九渊哲学的本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本的解析,来展示陆九渊真实的思想内涵及陆九渊所真正关心的问题——真理性的理观念何以可能的。
《周易》与象山心学
作者:范立舟 王华艳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易》  陆九渊     
描述:陆九渊“即理”之思想主旨,凭依对《周易》义理的阐发而得以彰现,“易理”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终极地位是无可怀疑的。但此理并非一外在于人心的客体,而是与“”通融为一的。修养之方法就在于洗涤心灵中虚浮
陆九渊教育哲学思想探析
作者:鲁军虎  来源:西部教育发展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本心   
描述: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博采众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哲学:以“本心”为基础的道德主体论,“发明本心”的教育方法论,“明”“做人”的教育目的论。
陆九渊思想与禅宗的相似处
作者:刘海龙  来源:科技探索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不立门户 
描述:陆九渊与禅宗思想的类似之处,一是体现在两者对最高本原的肯定和追求,在这里最高本原指“”。二是两者都敢于破除门户之见,从而使两者都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禅宗与心学在中国传播广泛的重要原因。
陆九渊的心学浅谈
作者:冯婕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即理     
描述: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对我们后人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他主要提倡的是孟子的"四端说",并以此发展成为了"即理"的思想。认为""是万物的基础并且主载着万物的发展。断言说,是唯一实在。
陆象山心学概论
作者:王星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即理  性即理 
描述:象山心学源于孟子,其将理安置于心中,赋予了与理绝对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使宇宙万物及其存在之理,就植根于此之中,让此成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体,建立起其独特的心学体系。
吕祖谦的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兼融朱陆的特点
作者:肖永明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祖谦      人性论  修养论  朱熹  陆九渊 
描述:吕祖谦重视对道德性命的探讨。他以"理"与""为其最高的本体范畴,力图将"天理"与"人心"融为一体,并在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见解。他的道德性命之学体现出会通、兼融朱陆之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