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59)
期刊文章(1096)
会议论文(49)
学位论文(32)
图书(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47)
宗教集要 (90)
地方文献 (52)
红色文化 (47)
地方风物 (3)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29)
2013(74)
2012(93)
2011(128)
2009(85)
2008(79)
2007(69)
2005(66)
2001(36)
198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84)
商丘日报(6)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宝钢日报(2)
中华诗词(1)
杂文选刊(上半月)(1)
宝鸡日报(1)
兰州日报(1)
德宏团结报(1)
四川文物(1)
特色旅游演出 海南不应是空白
作者:袁泉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业  海南文化  海南旅游  文化旅游园  特色旅游  旅游发展  文化产业  旅游产品  高质量  南山 
描述:特色旅游演出 海南不应是空白
劝学诗三首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劝学  王安石  外孙  江南  南山  塞北  于谦  无意  及时 
描述:~~
“寿比南山”另一说
作者:王顺才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岳衡山  老年人  《周礼》  我国传统文化  苍劲有力  《春秋》  南山  健康长寿  长沙郡  史料 
描述:即一座山”。此一说史料有明确的记载。
一字之妙在推敲
作者:张峪铭  来源: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朱光潜  境界  表达  思想情感  江南  词句  春风  南山  古诗词 
描述:景象表达了出来。可原先这个“绿”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字,但总觉得未能准确地写出春风之妙,江南之景。或过浅、或过深、或过偏、或过正。反反复复,伤透脑筋。王安石此时正在回金陵的船上,他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面,青草起伏,一片生机绿意。在神清气爽中,绿色贯满了双眼,“绿”字同时也跳上了心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样绞尽脑汁地去思量一个字,也就是所谓的“炼”字。从这个“炼”字可知,要想诗句中的字,能用尽其妙,必须千锤百炼,立地生根,换这个嫌肥,用那个嫌瘦。就像古建筑中的榫卯,严丝合缝的。此字只为此句生,换成别的就不行。 沈德潜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确实如此。 二、推敲“推敲” 文人如此推敲词句的轶闻趣事不少,但大多是在唐朝之后。
绍代表律师王英花警告其夫杨瑞祥启事
作者:暂无 来源:宁波日报 年份:194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绍代表律师王英花警告其夫杨瑞祥启事
绍律师代表王英花警告其夫杨瑞祥启事
作者:暂无 来源:时事公报 年份:194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绍律师代表王英花警告其夫杨瑞祥启事
王安石及其《字说》:介绍祥辑本《熙宁字说辑》
作者:曹锦炎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熙宁  辑本  政治斗争  政治家  北宋  训释  学官  文献通考 
描述:,并作《字会》20卷;太学诸生作《字说音训》10卷,一时习者蔚然成风。哲元祐中废新政,是书也因此遭到非议而被禁用。绍圣间虽又用以程试诸生,但不久旋废,今书已散佚不传。对于《字说》这样一部文字学著作
夕阳未必晨曦——记乐安县志办公室的几位老人
作者:亦冷  来源:抚州史志通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夕阳未必晨曦——记乐安县志办公室的几位老人
与松湖黄堂宫的仙话
作者:熊静忍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功德  净明道  道教  圆满  优美  主体  仙话  传奇  典范 
描述:与松湖黄堂宫的仙话
晋语呼片康保方言入声化的社会原因初探
作者:忻丽丽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晋语  晋语  康保方言  康保方言  入声  入声      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 
描述:理则推动了入声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