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76)
报纸
(64)
学位论文
(2)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1)
地方文献
(15)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4
(26)
2011
(9)
2006
(4)
1998
(1)
1996
(2)
1991
(2)
1990
(2)
1987
(2)
1984
(4)
1959
(1)
按来源分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
史学月刊
(2)
其它
(2)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文史博览(理论)
(1)
新课程(上)
(1)
中国文化研究
(1)
广东社会科学
(1)
方法
(1)
社会科学(上海)
(1)
相关搜索词
神宗
王安石变法
社会危机
失败原因
北宋
哲学范畴
土地兼并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青苗法
汉法
吕夷简
大地主阶级
“文吏—儒生”
失败
《雍正王朝》
太平天国
王安石
革新派
十三年
南海神庙
太皇太后
启发方法
参知政事
司马光
代表性人物
戏曲艺术
员工
地主阶级
商鞅变法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庆历新政】搜索到相关结果
143
条
从
庆
历
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看韩琦
作者:
郭文佳
彭学宝
来源:
殷都学刊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琦
庆
历
新政
王安石变法
描述:
韩琦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面对北宋早期的种种社会问题,他积极参加了
庆
历
新政
的变法革新,但后来因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同王安石的改革设想不同因而,他又强烈地反对这一变法。
王安石的
新政
作者:
杨泰懋
来源:
世界书局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王安石的
新政
从沈括的《气
历
》到太平天国的《天
历
》
作者:
吉夏
来源:
人民教育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太平天国
沈括
王安石变法
革命政权
法家人物
重大成就
天文历法
破除迷信
农民
解放思想
描述:
蹈前人之迹”;主张“视当时当处之候”,“岂可胶于一定”!他毅然打破旧传统的束缚,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提出彻底改
历
、取消闰月的革新主张。
王安石的“
新政
”和“新学”(上)
作者:
邢贲思
来源:
学习时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老子注》
方田均税法
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本体论
《楞严经》
唯物主义观点
《字说》
大地主
描述: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对于他的“
新政
”以及为之服务的“新学”,在当时以迄后世,都有不同评价。$$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王安石的“
新政
”和“新学”(下)
作者:
邢贲思
来源:
学习时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王安石
新学
《字说》
辩证法的核心
革新派
朴素辩证法
熙宁变法
对后世的影响
无所不通
戊戌政变
描述:
王安石的哲学还带有朴素辩证法性质。他提出“尚变者天道也”的观点,认为宇宙是不断变化的。变化的原因何在,他认为在于事物有“耦”(即偶)、有“对”,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作用。他说“盖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其气、其性、其形、其事、其情、其色、其声、其臭、其味,皆有耦,推而散之,无所不通。一柔一刚,一
王安石
新政
的估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史地社会论文摘要
年份:
193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王安石
新政
的估价
乾隆
新政
找平衡
作者:
吴万生
来源:
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乾隆
李绂
平衡点
雍正帝
十三年
康熙皇帝
施政方针
直隶总督
年号
政治
描述:
雍正帝死后,乾隆继位。25岁的乾隆想改变一下其父严苛的施政方针,又不至于走回其祖父康熙皇帝失之过宽的老路,就采取"折中"政策。在其父刚死,乾隆即位当皇帝而未正式使用自己的年号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他就对朝廷
王安石
新政
之概述(续)
作者:
王人龙
来源:
青年月刊
年份:
193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王安石
新政
之概述(续)
王安石推行
新政
缘何失败
作者:
易中天
来源:
现代领导(A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朝
政治决策
政治制度
描述:
不要以为变法就好。有好的变法,也有不好的变法。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不能只看动机,要看效果。
历
代名贤与南海神庙
作者:
陈典松
来源:
羊城今古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海神庙
广州
民俗活动
汤显祖
韩愈
张之洞
陈献章
描述:
南海神庙以其在广州以至全国对外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受到各界关注,经过多年的蕴酿,南海神庙的资源开发终于被提上日程。其实南海神庙除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文化内涵外,还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官方祭海场所,是广州地区民间祭拜海神的民俗活动地及文化名人观海咏海的风景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