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学与为道之间:王安石《老子注》的价值转向
-
作者:蒋丽梅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为学 《郡斋读书志》 《老子》 为道 晁公武
-
描述: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①,其所注《老子》,对王雱、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一代宗匠也"②。可惜王注《老子》仅前十一章原注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
-
临济、曹洞二宗禅学比较研究
-
作者:殷玉楼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临济宗 曹洞宗 禅 道
-
描述:禅学思想又不尽相同,禅法差异较大,禅风也形成鲜明对照。 本文以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两家的禅学,分析两家立宗法门与弘法施设,以期品味其迥异之趣。概括而言,临济宗要求学人必须首先建立“真正见解”,进而强调“自信”,不向外求,随缘任运。临济宗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或言句,剿绝学人情识,单刀直入,使学人幡然省悟,此为临济特色。曹洞宗的偏正回互的“五位法门”以其行功绵密,循序渐进,使学人功勋逐步圆满,此为曹洞特色。临济与曹洞在发挥南宗禅时,都力求超越祖师,在禅学理论上都汲取了教内与教外的思想,但各有侧重:临济宗以援引道家思想为主,曹洞宗以援华严宗思想为主。无论是临济宗严父般的凌厉,还是曹洞宗慈母似的平和,在思维上都是求异的,都强调学人自身的觉悟,用棒喝或机锋中断学人思维,形成思维跳跃,引起返照,进而顿悟。...
-
王安石道学思想研究
-
作者:李欣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道 儒道兼综
-
描述:形成了他独特的儒道兼综的天道观、运动观、历史观、人道观等哲学理论。同时重视从儒家经典中寻求治国平天下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并以此来指导、改造现实政治,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在现实中建立起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秩序。
-
王安石<<老子注>>研究
-
作者:李兰芳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 有与无 有为 无为
-
描述:王安石<<老子注>>研究
-
试论元代理学中“太极”之究竟义
-
作者:暂无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太极 太一 道
-
描述:范畴。
-
浅议曾巩对欧阳修文学观念的接受
-
作者:郭思彤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欧阳修 道 文
-
描述:曾巩是欧阳修最为得意的弟子,他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受到了欧阳修的提携。欧阳修在"文"与"道"两方面对曾巩产生了深远影响,曾巩一方面继承了欧阳修的学术思想,一方面对"文"、"道"这类传统命题
-
“道通为一”与庄学的“新意” 王雱与荆公新学的庄学思想特色
-
作者:尚杜元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荆公新学 庄学史 “道通为一” 思想特色 新意 王雱 王安石 庄子
-
描述:在北宋庄学的视野中,荆公新学的庄子注及庄子义解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文献,其中保存最完整、在庄学史上最受称道的就是王安石之子王雾(字元泽)所作的《南华真经新传》,
-
尊六室笔记(三则)
-
作者:徐宗元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匈奴 陈寅恪 考工记 货殖列传 史记 笔记 周礼 音读 说者 通称
-
描述: (一) 南有大汉,北有强胡。案周礼考工记上,胡无弓车,注引郑司农云:胡,今匈奴。陈寅恪教授谓:匈奴音读hu na,若去na留hu即是胡,所以通称北方诸族为胡矣。(二) 羯之名,首见于史记货殖列传。羯羠
-
释《司尊彝》
-
作者:黔容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战国时期 综合研究 全过程 青铜器 鸡彝 铜器群 共名 酒器 考古学家 周礼
-
描述: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皆有罍。”张桂光举出“裸用鸡彝、鸟彝,皆有舟”二语,以为舟乃盘字之误(本刊今年第2期)。张是从字形和郑司农注:“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考虑的。但是它涉及到祭祀
-
“尊家”应是“尊驾”
-
作者:忻达理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重人格 自然吸收 人民日报 严格要求 剧作家 改稿 敬词 橡皮 擦掉 铅笔
-
描述:驾"之误。尊驾,是个敬词,本为对帝王的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