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顺应论视角下《牡丹亭》英译之创造性叛逆现象研究
作者:郑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顺应论  《牡丹亭》翻译  忠实 
描述:—《牡丹亭》英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做一尝试性分析。创造性叛逆,首先是由法国比较文学学者埃斯卡皮于1958年所提出的。创造性指的是译者为重现原作艺术魅力而所作的主观努力,而叛逆性则是指由于各种因素
从汪译《牡丹亭》下场诗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作者:刘庚玉 郭军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诗  下场诗 
描述:面来描述创造性叛逆现象,以此说明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必然性。
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作者:耿光华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叛逆女性——《西厢记》与《牡丹亭》之
作者:耿光华  来源:张家口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崔莺莺  崔莺莺  杜丽娘  杜丽娘  比较  比较  叛逆性格  叛逆性格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文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
两个叛逆的灵魂:崔莺莺与杜丽娘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钱荷娣  来源:电大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西厢记》  《牡丹亭》  人物形象  崔莺莺  封建礼教  张生  汤显祖  老夫人  爱情 
描述:中国文学史上,“雅”、“俗”对立现象无过于元明之初。在元代,“雅”、“俗”二线尚属平行发展阶段,散曲与杂剧互不相扰,各自分头发展,而如《西厢记》之影响,元散曲中却是绝无匹敌;到了明代以后,“雅”、“俗”形成了尖锐的地立,俗文学得到了突飞
周礼内容的分析及其制作时代
作者:杨向奎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 年份:195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五行  王莽  制度  吕氏春秋  西周  管子  地主  五等  封建  祭祀 
描述:说到它是西周的政典,也没有说到它是周公的书。它开头说,
《文献通考》三题
作者:吴怀祺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端临  文献通考  史学思想  王安石变法  董仲舒  封建  公天下  历史问题  直接影响  重大影响 
描述:要。马廷鸾的主要史学著作是《读史旬编》,这部著作和另外的一些作品都散佚了。清朝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碧梧玩芳集》二十四卷,内中有诗文二十三卷,《读史旬编》一卷。依据一卷《读史旬编》和一些有关的诗文,研究马廷鸾的思想是很困难的。而《文献通考》中近三十条的“先公曰”文字,反映出马廷鸾对重要历史问题的看法,是直接影响马端临的材料。
論“資治通鉴”:與聶崇岐、王崇武兩先生商榷
作者:陳千鈞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治史方法  崇武  查治  史事  通史  封建  正史  古典  文化 
描述:學出版界中一項巨大的貢獻,同時也是闡揚祖國文化遺产声中的一件大事。
“阶级”与“流品”、“品度”
作者:鬼今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品度  各类人群  剥削阶级  中国史  王安石  士人  贵族  封建  习惯  标准 
描述:辖地,皇亲国戚在里面作威作福,享受特权。
青苗法Ⅱ:王安石与司马光之争
作者:陈雨露 杨忠恕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青苗法  财富分配不均  熙宁  苏辙  西夏  不可逆  封桩  封建 
描述:就只有一个流向——封建官僚,而且过程不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