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试论《小山词》中的色彩艺术
作者:王慧刚  来源: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小山词  色彩艺术 
描述:方面,因此,研究词中的色彩艺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晏几道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词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唐涤生执着的艺术追求
作者:潘邦榛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追求  粤剧  创作实践  古典戏曲  香港  六个方面  电影改编  牡丹亭  红梅  汤显祖 
描述:在粤剧行内外,无人不听过唐涤生这个名字。他是杰出的粤剧编剧家、罕见的奇才;他籍贯珠海唐家湾而在香港成名,又蜚声中外。他才情横溢,名作迭出,对粤剧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我们大力的推荐和认真的研究。
晏几道“苦情词”的艺术营造
作者:王慧刚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晏几道  《小山词》  《小山词》  苦情  苦情  艺术营造  艺术营造 
描述:晏几道是北宋著名的小令词人,他的《小山词》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我们可以在他的词中发现很深的悲苦情结。本文尝试从时空艺术、色彩的运用以及客体的主体化等艺术技巧方面来探究晏几道如何在
赣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
作者:暂无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赣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
一梦悠悠味浓浓——论《牡丹亭》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王高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超时空的艺术生命力  呈现  呈现  本源探索  本源探索 
描述:生命力,它充分揭示出了《牡丹亭》经百读而不厌、历万演而不衰的主要原因。这种生命力一方面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独特的审美构造和价值内涵。因此,本文不但要探讨这种超时空艺术生命力的外在
高雅艺术进校园——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武大上演侧记
作者:程亚萍王宇茜小岱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4月3日至5日,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三场青春版《牡丹亭》,为珞珈山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让武大师生尽情领略了古典艺术的新魅力。 4月3日晚,大学生活动中心古词韵戏,水袖荡涤——万众期待的青春版《牡丹亭》如约在这里上演。2100套(6300张)演出票早
美,遮不住视线——关于京剧艺术在大学校园传播的断想
作者:李小林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大学校园  京剧艺术  断想  传播  视线  巡回演出  浙江大学 
描述:…总之,整个剧场被美淹没了!长达9小时的《牡丹亭》散发出熠熠的光芒、美的光辉!正如白先勇先生所言,美到无法抗拒。
“秀气胜韵,得之天然”——晏几道词艺术分析
作者:孙维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韦庄  韦庄  韵味  韵味  情胜  情胜  小令作法  小令作法 
描述:加浓其中的情感,高华绮丽之外表,不能掩其苍凉寂寞之内心,与秦观一样为古之伤心人,而他在酒尽人散后的悲哀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华屋山丘的巨大变化,更加宣泄出人生的生命悲概,其中所蕴涵的生命悲歌比起土大夫身世之感的抒发还要彻底与沉痛!晏几道慢词也同于张先的小令作法, 注重词的韵味。
闲话觉忘忧:北宋前期词中“闲”的艺术探析
作者:赖晓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前期    白居易  晏殊  柳永 
描述:的沉寂。对文学的研究固然应该重视代表其最高成就的高潮期,也不应当忽略承前启后的过渡期。本文主要是对宋朝前期词中“闲”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作进一步分析。对“闲”字的运用,历代文人皆有雅爱。作为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词,“闲”也令词体本身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本文首先结合了相应的历史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环境、文人地位的提高、频繁的宴饮交友活动;其次从自然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悟、庭院中的不尽情致、女性姿态剪影之美、相思之情四个角度进行词作品析;然后对历代“闲”有关的文学作品做了梳理,尤其是白居易闲适诗对北宋前期文坛的影响;最后结合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的具体个例进行分析。
书法教育家吴炳伟艺术文集面世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吴炳伟作品 我国著名书法教育家吴炳伟教授的集书画、文学、论著于一体的综合性文集——《吴炳伟的艺术文集》,最近在其七十华诞,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1939年出生在无锡市的吴炳伟教授,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