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汝芳人本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
-
作者:沈玲 来源: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汝芳 人本主义 存在 自由 审美
-
描述:悦的存在。罗汝芳要求人们将自身活动同自然和生命的自觉发展相联,在日用之中、在生活之中完成道,让平静心灵和自然本性的自足完善代替求富求仕成为人生最高的追求,这样的生活是审美的生活,人的存在都是自由
-
昆山的“造梦”空间
-
作者:晁珊珊 来源:小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山市 笔记本电脑 造梦 五十年 平板显示技术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杜丽娘 显示器 牡丹亭 柳梦梅
-
描述:光芒,此时,对面的朋友透过眼镜把你和周围的一切看得一清二楚,而你却一直在他的眼镜片上看着当下热映的电影……你以为这是一个离奇的梦,但其实这只是江苏省昆山市“造梦”的冰山一角。 这种技术叫做“OLED”,即“有机电激光显示”技术。它在将来可以替代昆山笔记本电脑代工的“中国制造”,而成为昆山的一项“中国创造”。 笔记本电脑之都的发展奇迹 原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见证了昆山的昨天和今天,他向《小康》记者介绍,29年前,在昆山的水稻田里盖起了第一家外资企业——日本手套厂,从零到每天引进1500万美元外资,从手套到手提电脑,开发区完成了由传统制造业向全球IT加工基地的切换,昆山也从苏州排名最末的农业县,跃居到全国百强县之首。 10分钟就能完成一台笔记本电脑的组装,不出昆山就能配齐80%的笔记本电脑配件,全世界有一半的笔记本电脑来自昆山。
-
乐史空间
-
作者:暂无 来源:爱乐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乐史空间
-
《耳食录》研究
-
作者:沈娜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乐钧 《耳食录》 类别 题材 审美 研究
-
描述:审美价值,作者擅长用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来表达感情。其文想象奇诡,注意辞藻,优美处往往充满诗...
-
皇家粮仓:新古典主义的消费典范
-
作者:海菲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粮仓 新古典主义 消费 牡丹亭 经营者 顾客 明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 典范
-
描述:皇家粮仓,京城新古典主义的消费典范。一座米香的古老空间,一个高端会所,也是一个商业平台,并产生许多增值产品和增值服务,目前以皇家粮仓为商标注册了16类商品,将这些带着中国古典文化的商品行销到全球
-
争创名志应是续志的努力方向
-
作者:黄培森 来源:黑龙江史志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续志工作 方志事业 地方 潮流 生机 生存 拓展 空间 顺应 精神产品
-
描述:中,才可能拓展更好的生存、更大发展的空间和前景,方志事业应该顺应这一历
-
试论苏轼词的时空意境
-
作者:庄艳梅 来源:教学与管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空意境 苏轼词 风流人物 时空距离 空间 王安石 翰林学士 苏词 人生 宋仁宗
-
描述:一、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
-
歌词中的“词”的运用技巧:从陈道斌的歌词《古茶》说起
-
作者:玉镯儿 来源:词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诗宋词 兵马俑 通俗歌曲 运用技巧 采茶歌 古寺 作者 灵犀 伊犁 空间
-
描述:茶,自古就是我国待客的必备之物,有朋自远方来,一杯香茗,秉烛夜话,何等快事。民歌俚曲常有采茶歌,而通俗歌曲里唱到茶,我还是第一次听,而况又写得这样字字珠玑,我不禁击节赞叹,大为倾倒。
-
杨炳麟自选诗
-
作者:杨炳麟 来源:诗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背叛 精神层面 悲情 黑暗 空间 选诗 放大 心灵 生活
-
描述:于这一刻拉紧、绷断 精细的齿轮齿合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 它的命运被机会改变了 永远休止!成为猝死的符号 是生活让它止步、让它放弃呼吸的自由 悲情揳入一座时钟的心脏 深埋的血案、地理性的巨痛与残障 细节清晰放大:人,无法全能 人类依傍青山绿水栖居 继之被巨石压垮 停下来容易,复活难! 不能被修复,不能重新运转 清理阴影比搬动废墟紧迫 人们要靠双手缝合这座钟记录的裂度 要从精神层面上预知下一个开始 时针、分针、秒针 凝固,像寄人篱下的孤儿 歌 唱 母亲的子宫里,用胎动 惬意地调整着躺姿,靠近 怦然的心动。
-
《牡丹亭》之审美意趣浅谈
-
作者:郑敏婕 来源: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美 语言美 情境美 情境美 个性美 个性美 身体美 身体美
-
描述:《牡丹亭》作为汤显祖的得意之作,无时无刻不透露出绝美的境界。其语言美、情境美、个性美等共同构成了整个篇章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