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九渊“心”范畴研究
-
作者:王斯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 性 理
-
描述:释,“心”与“性”、“理”等概念的关联,对陆九渊心学思想作较为系统的梳理。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章对陆九渊心范畴的理论来源作了论述,说明陆九渊心范畴与南宋时期儒佛两家相关理论的关系
-
质疑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
作者:刘喜林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实践 质疑 提出问题 主动学习 阅读水平 陆九渊 学生
-
描述:学贵有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陆九渊《语录下》)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学生能提出问题,正是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表现,表明他们正在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能够读出自己的见解,这正是阅读水平明显提升的标志。
-
古代鄞县首官的民生实践
-
作者:包柱红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传统社会 主要表现 三个方面 王安石 知县 儒家传统 先富后教 实践 政治理念
-
描述:"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在古代,县官的政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善人民生活、发展教育、公平诉讼。按照儒家传统的"先富后教"的政治理念,这三者中尤以改善人民生活最为重要,也就是今天所说
-
绝对与相对应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
作者:杨新新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绝对 相对
-
描述:绝对与相对应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范畴
-
需要应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
-
作者:刘长纪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本范畴 认识论 主体和客体 社会客体 改造世界 社会主体 观状 客观事物 人脑 认识世界
-
描述:空产生,它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人是认识的主
-
过程应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
作者:刘长兴 来源:长白学刊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基本范畴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形而上学 体过程 相对真理 物的集合体 相互联系 过程性 根本区别
-
描述:样“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我们长期以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尤其是同近年来出现的“系统热”相比,对过程的研究就更显得不够
-
绝对与相对应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
作者:杨新新 来源:许昌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绝对与相对 唯物辩证 基本范畴 辩证法 绝对性和相对性 客观事物 时间和空间 普遍本质 物质结构 有限物
-
描述:绝对与相对应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杨新新绝对与相对的问题,是理论和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哲学上,绝对指的是无条件性,即某种事物和现象的存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可以打破旧条件,建立新条件,并非不要条件
-
高考作文立论思维模型与实践(七):质疑立论思维
-
作者:徐江 陆希翠 赵欢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质疑思维 蔺相如 思维方法 王世贞 诚信 王安石 逆向思考 实践 否定
-
描述:质疑立论思维概述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局长在茶馆里跟一老者下棋,正当难分难解之际,跑来一个小孩跟这位局长说:"快回家吧,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者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局长答:"是我儿子。"请问吵架的两人跟局长是什么关
-
《周礼》名物词研究
-
作者:刘兴均 来源:巴蜀书社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周礼 研究
-
描述:《周礼》名物词研究
-
从《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考王安石早年的水利实践
-
作者:陈牧川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水利思想 水利思想 熙宁变法 熙宁变法 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 经济改革 经济改革 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 实践 实践 东钱湖 东钱湖 学士 学士 青苗法 青苗法
-
描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临川人,北宋时期著名的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又是文学史上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最伟大的成就在于他的政治经济改革,即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包括经济政策、军政政策、教育、治水政策、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