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仁”到“人情社会”
-
作者:柳士同 来源:杂文月刊(原创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情社会 人际关系 人与人 孔子 三纲六纪 仁者 周礼 父为子纲 生产力 人情味
-
描述:倡导的"克
-
《牡丹亭》与明代社会思潮
-
作者:陆琦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学 朱学 心学 心学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本文从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明代社会思潮的演变流程,分为明代前期和明代中后期两个方面。接着阐述了《牡丹亭》这部戏剧与明代社会思潮的契合点,此剧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有着很大
-
哭笑不得的历史问答
-
作者:暂无 来源:故事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老师 历史课 王安石 欧阳修 诸葛亮 课堂气氛 下午 慈禧 恺撒
-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
-
逗你玩的歪历史
-
作者: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来源:文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时期 司马光 王安石 母亲 鲁班 制造 父亲 政治 意见 王二
-
描述:老的声音:孩子你掉的是金斧子吗?王二小对着水里喊:不是的!水里的声音又道:那你掉的是银斧子吗?二小又说不是。这时,水里浮起一个额头顶着一把铁斧,满脸是血的老神仙,郁闷地吼道:这么说砍伤我的真的是你个货喽! ◆却说那镇关西被三拳打死,其家人见鲁达扬长而去,哭哭啼啼将一纸状书呈至县衙,县内百姓更是议论纷纷,舆论矛头直指官吏仗势行凶。县令急得抓耳挠腮,师爷却不慌不忙,取来安民告示,挥毫写就七个大字:鲁达乃是临时工!舆论遂平。 摘自《博客天下》2012年第3期
-
《何澄》有发掘历史之功
-
作者:李国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华民国史 辛亥革命史 历史价值 叶恭绰 地方志 阅读 发掘历史 三晋 灵石县 园林
-
描述:据2011年的阅读体会而言,我以为年末所读苏华、张济合著的《何澄》(三晋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是一部很有历史价值的书,于学术有贡献。它证明,辛亥革命史、中华民国史和现代地方志里面,有待发掘
-
历史课上的爆笑问答
-
作者:暂无 来源:年轻人(B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课 问答 老师 欧阳修 王安石 三毛 课堂 课桌
-
描述:下午第一节是历史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 老师问:“你说,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
周礼的历史局限
-
作者:刘文瑞 来源:管理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局限性 周礼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描述:”留出空间。周公制礼作乐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却没有给出超越过去的路标。用礼明确社会之“分”,并把这种秩序相对固定化;用乐明确社会之“和”,并给社会添加凝聚力。这一体系确实能使
-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办公室处长何中顺:社会扶贫作为企业履行社会
-
作者:暂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社会扶贫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作为企业来讲,应该非常重视。
工商银行的定点扶贫是在四川省,从1995年到现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对于扶贫工作,工行的管理层是非常重视的,几任行领导
-
《牡丹亭•劝农》:汤显祖的理想社会
-
作者:张洁 来源:散文百家(学术百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劝农 劝农 理想社会 理想社会
-
描述: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第八出《劝农》在《牡丹亭》中并不重要,但他描写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场景,正是他在遂昌劝农生活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心目中,遂昌似乎已是“世外桃源”,是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
抄家
-
作者:胡展奋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吐温 民国教育 南方周末 工人赤卫队 重复 历史 王烈 公示 财富 想象空间
-
描述:或者被操过。这种心灵的伤害可以影响人一生。 “文革”开始我11岁。记得非常清楚,一个星期天,我在“打弹子”,弄堂里一群陌生人问路,大概地址不确,询问多次不果,恰好有一人和我对了对视线,就叫了起来:快来看,迭额小囝和“胡某某”长得一模一样!陌生人便迅速打量我。到底不懂事,我非但不害怕,还得意洋洋地扬起下巴,任他们瞻仰,看了一会,领队的和蔼地问,小朋友,你家住几号?爸爸叫啥名字?我犹豫了一会,终究觉得“和爸爸很像”很自豪,便把他们带到了家里,父亲一看,傻了眼,很快明白是怎么一回事:那些人脸上的“和蔼”都不见了,默默地从口袋掏出一只只红袖章戴上,上面写着五个字“工人赤卫队”。 领队的声音凶暴而低沉,命令把所有橱门和柜门打开。先看书信,再看杂物,最后看细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