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93)
报纸(211)
学位论文(16)
图书(14)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5)
地方文献 (11)
地方风物 (10)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1(56)
2009(45)
2008(49)
2007(41)
2005(23)
2004(16)
2003(18)
2002(30)
2001(27)
1986(12)
按来源分组
宋代文化研究(59)
河北学刊(7)
文学遗产(6)
抚州师专学报(6)
史学月刊(5)
史学集刊(1)
作文大王(1)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
国际金融(1)
能源评论(1)
王益区模块机制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徐春成、通讯员王晶报道:今年以来,王益区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为主线,以重点工作模块为抓手,大力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农业突破三大战略,加快建设“一轴两园三基地”,全力以赴抓好黄堡重点示范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讀《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
作者:朱剛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惠洪  士大夫  宋僧  宋代  文字  王安石  生平著述  基本信息  法系  史料 
描述:清人王文誥有《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是彼時爲止最詳盡的蘇軾年譜。今人周裕鍇著《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亦是今日爲止最詳盡的惠洪年譜。
黄庭坚
作者:刘小川  来源:小说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苏东坡  王安石  书法  陶渊明  山谷诗  宋代  欧阳修  江西修水 
描述:有的地方都是风光秀丽的,诗性的百代生长乃是自然而然,犹如花要
解读苏轼的两次制科考试
作者:周云容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制科  考试  宋仁宗  宋代  进士科  翰林学士  欧阳修  王安石  选拔 
描述:参加制科考试,而且均入三等,这在宋代是极为特殊的。透过苏轼两次参加制科考试的特殊经历,我们将对宋代的制科考试有更
生姜
作者:文鸽  来源:保健医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姜  王安石  考证  宋代  杀菌  药用  发汗  周代  解毒  寒邪 
描述:生姜原产我国,上古便有种食生姜的记载。它之所以得此名,据宋代王安石考证,是因为它"疆御百邪,故谓之姜"。生姜有较强的药用和杀菌解毒、发汗、止呕、驱散寒邪的功效。周代以来,就为医家
“开门七件事”都是什么事
作者:由来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官  唐代  祭祀  宋代  唐伯虎  周礼  治国  朝觐  元代  条目 
描述:古人很有趣,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把事情定为七件事,比如《周礼》规定治国有七件事: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唐代的武官要随身佩戴七样东西,也称作七件事:佩刀、刀子、砺
有一种善,燃血为灯
作者:游宇明  来源:老年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王安石  宋神宗  改革派  至善  黄州  认识  生活  宋代  熙宁 
描述:如果生活在宋代,我最想认识的人不是权势显赫的高官,不是腰缠万贯的巨贾,也不是美艳绝伦的美女,我最想认识的人是苏东坡。苏东坡是个大才子,还是个性情中人,而最让我欣赏的还是他的至善情怀。宋神宗熙宁年间
绕头诗
作者:暂无 来源: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文豪  宋代  形式  苏东坡  长桥  蝴蝶  白鹭  秦观 
描述:此体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
一代词人柳永仕途蹭蹬原因探究
作者:钟德玲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词人柳永  欧阳修  仕途  北宋文人  晏殊  艳词  宋代  里程碑  俗艳  原因探究 
描述:柳永以一首《雨霖铃》而享誉整个北宋词坛,是宋代第一位专心致力于填词的作家,被尊为"慢词的开山鼻祖",是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之一。但柳永的仕途之路却格外坎坷,他在二十二三岁时入京赶考,年近五旬
宁波的藏书楼与园林
作者:何玉娟  来源:宁波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藏书楼  天一阁  中国园林  宁波  王应麟  宋代  黄宗羲  方孝孺  胡三省  范钦 
描述:宁波素以藏书楼著称于世。从宋代开始的历朝历代宁波曾有过许许多多的藏书楼,比如宋代有名的陈禾的二灵山房、楼钥的东楼、袁韶的东西堂、王应麟的汲古堂;元代胡三省的石窖藏书、袁桷的清容居;明代方孝孺的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