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8650)
报纸(2588)
学位论文(218)
图书(158)
会议论文(7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475)
地方文献 (80)
非遗保护 (56)
红色文化 (23)
才乡教育 (19)
宗教集要 (18)
地方风物 (9)
文化溯源 (6)
按年份分组
2014(750)
2011(1118)
2008(543)
2003(314)
2002(296)
2001(266)
1986(189)
1979(36)
1957(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19)
文学遗产(34)
农业考古(29)
中学生文史(3)
中华书局(2)
粤海风(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1)
中国医疗保险(1)
贵阳文艺(1)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作者:邓广铭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儒家学派  理学家  儒家学说  北宋前期  学术地位  南宋后期  学术取向  儒学  诸子百家 
描述:扩大其战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幸绝大多数学者是并不如此的. 尽管在《宋元学案》中并不曾给予应有的学术地位,但是,我们却必须注意到,从北宋前期直到南宋后期,渊源于澶州的一个晁氏家族,先后绵延不断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
元明清文学学习提要(三)
作者:张简  来源:内蒙古电大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聊斋志异》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牡丹亭》  贾宝玉  杜丽娘  思想内容  艺术成就  李香君 
描述: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并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
熙丰富国之法的枣核形曲线:析王安石新法的阶级利益趋向
作者:叶坦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富国论  中国经济思想史  富国富民思想  桑弘羊  司马迁  政府收入  阶级利益  核形  《管子》 
描述:干预经济,通过官禁禁摧等方式以增加政府收入的一派。
浅议北宋熙宁年间的役法改革——兼评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役法问题
作者:张伟  来源: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免役法  北宋时期  熙宁  浅议  改革  差役  户等  在役 
描述:宋神宗熙宁年间,宰执王安石一改役制,废差役而行募役。这一改革举动,立即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大批官僚士大夫的强烈反对。数年后,王安石被迫去政,新法即被废止。对北宋时期这一场变革与反变革,向来众说纷纭
吴正和他的
作者:黎焕颐  来源:诗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香港  上海  礼貌  对话  品格  理解  介绍  黄鹤  签名  传送 
描述:快十年了——大约是一九八二年吧!上海的一位朋友向我介绍吴正:说他酷爱。并说:"你送他一本诗集如何?"我慨然把《春天的对话》签名由其传送。然而,黄鹤一去渺如也。吴正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不佳:不懂礼貌
试论
作者:武安国  来源:南都学坛(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元代诗人  散曲  萨都刺  作品  虞集  王冕  散文  唐宋诗 
描述:.人们决不会因为有了小说就不读散文,有了散曲就不读诗.因为文学的各种形式,各有其长处,也各有其局限.有些题材更适合于的写作,有些题材则更适合于词或曲的写作.而读者对于各种文学形式,难免各有所爱
陋轩版本初探
作者:丁力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陋轩  版本  周亮工  初刻本  吴嘉纪  选订 
描述:一 周亮工初刻本 陋轩 海陵吴嘉纪撰 大梁周亮工选订 康熙元年赖古堂精刻 这是最初本,亦称周亮工本。
学习党的历史 继承光荣传统:中共江西省委召开纪念赵醒侬、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学习党的历史 继承光荣传统:中共江西省委召开纪念赵醒侬、
苑幽兰吐芳醇
作者:智先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玫瑰花  山西人  芳醇  别趣  古诗    小诗  精神文化  艺术活动 
描述:从上古至近代浩瀚的海中淘沙拣金,筛选出极脍炙人口而雅俗共赏的古小诗百数十首,探索其隽永的内涵意蕴,了解这些似曾相识、口耳皆熟的小诗的主旨,领悟诗人每首下笔时的独特心态,研究其流传千百年经久不衰
"佛"吴嵩梁与书院教育
作者:杨布生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育    鹅湖  白鹿洞书院  莲花  翁方纲  东山  信江  山长  田租 
描述:籍起。嘉庆庚申举乡试,官内阁中书,名振都下。青浦王昶、北平翁方纲、无锡秦瀛、蒙古法式善、钱塘吴锡麒并相推重。篇什流播及于海外。朝鲜侍郎申纬推为“佛”。吏部判书金鲁敬父子镂梅花为龛奉其像,并尝置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