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
作者:谢拥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戏曲  女性  牡丹亭  明清时代 
描述:本论文运用戏曲学、教育学、心理学、女性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以明清戏曲与女性情爱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作为主要的关注点,全面、细致而深入地探讨明清戏曲女性
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和谐教育
作者:张秀琴 王秀娟 于瑞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理念,其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素质应该包括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两个方面。内在的素质和品质是隐性的,但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从人们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外在
王安石人才教育思想研究
作者:刘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人才教育思想  创新思维  实用性  系统性 
描述:的人才陶冶观的教育方法进行了论述。三是人才教育思想的实施,包括改革科举考试、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和改革学校教育内容,分别从这三方面王安石的人才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本文对在北宋时期
云南教育基金会昨揭牌
作者:罗霞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云南教育基金会昨揭牌
吴嘉善与洋务教育革新
作者:高红成  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嘉善  《算书二十一种》  “留学界之大敌”  洋务教育 
描述:并有所成。晚年出使西班牙,任出洋肄业局委员,在管理留美幼童期间与容闳发生冲突,被容闳指摘为“留学界之大敌”,因而在留学教育史上留下百年骂名。然而细考吴氏生平,并对其数学著作和生活背景进行分析
宋代教育发达原因探析
作者:丁建军 金之易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教育  宋代社会  中国古代  宋朝  教育需求  书院教育  程朱理学  士大夫  活字印刷术  王安石 
描述:达的宋代教育,大大拓宽了宋代社会的受教育面,不断发展的宋朝教育培养出大批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这对于科技、思想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话本等通俗文学的流行发展创造
一位教育官员和他的教育乌托邦——对何中升同志在教育实践和教
作者:李文艺 齐管社  来源:陕西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乌托邦  教育实践  教育跨越式发展  教育局局长  同志  官员  高中阶段教育 
描述:查研究。据此,他明确提出在全县实现“两基”之后,要及时把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放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上(量的扩张是指基础教育要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大力发展)。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县要推行教育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谈青春版《牡丹亭》
作者:李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昆曲  音乐分析  音乐本体  戏曲唱腔  《牡丹亭》 
描述: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 本论文以昆曲《牡丹亭》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分析和音乐本体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昆曲形成发展史的回顾;第二章是《牡丹亭》的艺术分析,是全文的重点,首先是对汤显祖的生平简介以及对其《牡丹亭》创作理念的分析,然后从剧情、人物形象概述、主要矛盾分析入手,并选取了《游园》、《惊梦》、《拾画·叫画》三出成套唱腔,对其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南昆风格戏曲唱腔的特点;第三章是对青春版《牡丹亭》艺术成就及影响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昆曲的保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助益。
探究《牡丹亭》中蕴含的感性资源——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作者:张春蕊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中晚明  中晚明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感性资源  感性资源 
描述:一批所谓“狂人”,而汤显祖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至情”之说在其《牡丹亭》中显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牡丹亭》这部作品,旨在通过这部作品来探究中晚明时期的审美文化的特点并进一步挖掘此时期审美文化中的感性资源!
北宋熙丰财政改革研究——论王安石财政思想
作者:田艳青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财政史  北宋熙丰  财政改革  商税制度 
描述:而逃亡,为之担保的邻居,或与之共同逃亡,或把财产典卖,县镇监狱有人满之患,每一县政府都有查封的抵押品和没收的财产,法厅也讼案充斥。朝廷这样施政之下,即使没有外族侵入,任何朝代也会灭亡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