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33)
期刊文章(110)
会议论文(3)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2)
地方文献 (13)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99)
2013(11)
2010(14)
2008(9)
2006(4)
2004(6)
2003(6)
1999(1)
1998(3)
1989(3)
按来源分组
兰州学刊(1)
柳州师专学报(1)
三峡晚报(1)
固原师专学报(1)
光明日报(1)
中国商界·上半月(1)
金融与经济(1)
IT时代周刊(1)
宁波经济丛刊(1)
(1)
让阅读教学在多重对话中彰显魅力
作者:谷朝珍  来源:学生之友(小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生平等  走进文本  对话  彰显  语文教学  王安石  沟通  碰撞  作者 
描述:阅读是什么?阅读就是读者走进文本,在对文本的追问、充实、拓展中,在与作者的沟通、交流、碰撞中,实现视界的开阔、价值的提升、心灵的抚慰。那么,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抓手的阅读教学,它的本质又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在对文本的追问、充实、拓展中,在与作者的
房价“控制目标”不应是“涨价目标
作者:暂无 来源:梧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房价“控制目标”不应是“涨价目标
房价控制目标不应是“涨价目标
作者:暂无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房价控制目标不应是“涨价目标
房价控制目标不应是涨价目标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金融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房价控制目标不应是涨价目标
论戏曲意象的多重审美功能:以《牡丹亭》中“柳”意象为例
作者:陈小凤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牡丹亭  牡丹亭  柳意象  柳意象  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 
描述:戏曲秉承我国传统文艺美学的精神,重视意象创造,具有独特的美学神韵。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创造了以牡丹亭为主体的意象系列,本文将对作品中柳意象分析的基础上,对其与人物形象塑造及剧情建构的独特作用进行论述,并探讨其对舞台效果营造的特殊功能。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的叙事结构上还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能。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园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花园  花园  现实空间  现实空间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艺术功能  艺术功能 
描述:花园意象是中国古典戏爱情中一个常见的场景,而在《牡丹亭》戏曲中意义尤为丰富。它既是一个在戏曲舞台上借表演虚拟而存在的现实空间,又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作者赋予其丰富的审美意蕴和象征意味;同时,它在戏曲的叙事结构上还发挥了重要的艺术功能。
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
作者:徐新敏  来源: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然性  自然性  社会性  社会性  自况  自况  当代价值  当代价值 
描述:价值,以期得到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启示。
花园·春色——论《牡丹亭》花同意象的多重意蕴和艺术功能
作者:史春燕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生命与情感的多重意蕴。 杜丽娘在心意寥落间,回到闺房,情难自己,随即入梦。她梦回花园,梦到了素昧平生的书生柳梦梅,二人幽会于牡丹亭外、芍药栏前、湖山石边、梅花树下,“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
多重肉身─《牡丹亭》杜丽娘的女体论述
作者:韩巧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湯顯祖  杜丽娘  杜麗娘  梅洛庞蒂  梅洛龐蒂  身体  身體  知觉  知覺 
描述:的必然過程。本研究則欲重新回顧湯顯祖「情至論」的觀點,以現象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的知覺身體理論架構起論文的主要脈絡,論述杜麗娘杜麗娘在夢裡和身為鬼魂時,皆以虛而不存的狀態,得以開放她的身體,滿足其自身的情欲。杜麗娘的身體時虛時實,看似自由地在平面立體間流動,以及在時間河裡游走,實際卻掙扎淹溺在一個身體開放與身體封閉的矛盾裡,這正是「情至」論推展至極致,身體與自然、禮教對話中必然導出的兩難:當自然的身體傾向於開放,禮教的身體卻不容如此。現實界中石道姑封閉的身體、杜麗娘傷春而死的身體、還魂之後堅持守節的身體皆可為證,只能以夢魂之體、畫魂之體、鬼魂之體滿足其天然欲望。而就表演層面來看,杜麗娘面對身體開放與封閉的兩難,在實際演出時,演員實存的身體詮釋起劇本中夢裡、鬼界不存在的身體,現實與虛構的對比,更突顯了在文本和表演的現實界中杜麗娘肉身虛實的弔詭與矛盾。本文受到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哲學體系中的「身體/主體」(I–body)以及「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的啟發,欲進一步地論證,相較於處於封閉狀態的實存肉身,杜麗娘在夢中、畫中與鬼界中的身體是一種從現實界中遁逃的方式,才得以開放、與周遭世界互為主體、相互辯證,反而才是一個真正擁有身體/主體的杜麗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