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291)
报纸(1002)
学位论文(113)
图书(96)
会议论文(5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07)
地方文献 (185)
红色文化 (92)
宗教集要 (18)
地方风物 (17)
文化溯源 (15)
非遗保护 (12)
才乡教育 (6)
按年份分组
2014(455)
2009(286)
2007(223)
2006(201)
2000(113)
1997(87)
1987(81)
1986(78)
1982(62)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53)
中国戏剧(46)
江西社会科学(28)
戏曲艺术(25)
剧本(21)
南方文物(15)
文艺理论与批评(4)
近代史研究(3)
古建园林技术(1)
文艺界通讯(1)
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
作者:傅承洲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董斯张  《列朝诗集小传》  申时行  《万历野获编》  万历二十年  万历十九年  论辅臣科臣疏  《牡丹亭》  钱谦益 
描述: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傅承洲近期翻检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吴兴丛书》,于《静啸斋遗文》一书中发现一份董斯张给汤显祖的书信残篇。题为《寄汤义仍先生书》,全文如下:仆自襁褓时诵博士家言,日口汤先生文不置
痴情才子,血性男儿:谈谈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柳梦梅
作者:孔瑾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柳梦梅形象  张居正  以情抗理  喜剧性  主考官  杜丽娘  浪漫主义  喜剧形象 
描述:痴情才子血性男儿──谈谈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柳梦梅孔瑾汤显祖的传奇剧本《牡丹亭》,有着以情抗理的深刻思想内涵,如诗如画的强烈艺术魅力;感染着一代代的读者与观众,不愧为伟大的浪漫主义杰作。杰作也难免
汤显祖“乱点”鸳鸯谱 谢天香巧改《定风波》
作者:王祥初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柳永  元杂剧  齐微韵  创作  妓女  宋仁宗  三变  可可  宋词 
描述:恋妓女谢天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
作者:廖奔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格模式  沈璟  万历  剧坛  个性解放  戏曲创作  论辅臣科臣疏  传奇作品 
描述: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廖奔16世纪中叶,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涌起,它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呼唤新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性格的诞生。这种叛离传统轨迹的观念道动,在一代剧作家的思维模式
史实丰盈 词意简切:读《汤显祖评传》
作者:王同书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评传  中国思想  牡丹亭  中国戏曲  博士生导师  徐朔方  重要成果  南京大学  研究中心 
描述:汤显祖评传》出版了,这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又一重要成果,作者是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朔方先生。七十高龄的徐先生又是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他以戏曲专家来写戏曲作家的评传,就更为出
老舍纪念室在京建成
作者:徐波  来源:台声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抗战时期  珍贵照片  纪念  学生时代  高尚的人  海内外  刘绍棠  吴祖光  于光远  市政协 
描述:。室内收存了老舍学生时代、英国之行、抗战时期、赴美讲学和新中国成立后的100张珍贵照片和资料。
莎士比亚四百三十年年祭
作者:雷国华  来源:上海艺术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奥塞罗》  三十年  表现主义  知识条目  戏剧  消闲娱乐  象征  《牡丹亭》  《西厢记》 
描述:莎士比亚在欧美,似乎已不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戏剧意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消闲娱乐的观赏文化。莎士比亚所有的现存的戏剧,是普及化了的文艺启蒙辞典中的知识条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它的理解不断地得到修正和补充。
明代名医龚廷贤食疗方精选
作者:刘健英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饮食疗法  食疗方  制作  疗效 
描述: 龚廷贤,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世业医,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入御医院任太医,并获“医林状元”匾额.他一生编著医书甚多,尤以《寿世保元》、《方病回春》两书最为著名
明代文艺思潮与明末清初的印风
作者:李华年  来源:艺文论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篆刻艺术  明代后期  亮工  古籍出版  李梦阳  明代中期  印章  袁宏道  童心 
描述:近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明张灏《学山堂印谱》、清亮工《赖古堂印谱》、汪启淑《飞鸿堂印谱》,使我们对明末到清乾隆中期篆刻艺术的发展能够做较为深入的研究,不能不认为几部印谱的出版,是一件有功艺林的盛举
予老学经学
作者:胡奇光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语》  “小学”  古文经学  孙诒让  今文经学  孔子  《鲁论》  《易》  梁启超  打不倒 
描述:予老学经学胡奇光细想起来,予同(1898──1981)先生生前对我的教导,是记载在我生命册上最可珍贵的一页。说来也巧,我与他是同乡人:他出生在浙江瑞安,我的祖籍在永嘉,永嘉和瑞安都属于温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