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9)
期刊文章(109)
图书(3)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02)
地方文献 (25)
宗教集要 (10)
非遗保护 (6)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73)
2006(3)
2000(4)
1998(6)
1997(9)
1996(5)
1994(3)
1990(4)
1987(4)
1986(3)
按来源分组
争鸣(1)
宁夏社会科学(1)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
浙江学刊(1)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
黄钟(1)
企业销售(1)
今晚经济周报(1)
琴童(1)
中华文学选刊(1)
出水芙蓉
作者:吴炳 刘会彬  来源:雪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百岁老人  吴炳  南宋  北宋  院体  南渡  宋朝  怀疑  忘记  花鸟画 
描述:南宋的院体花鸟画,大体上继承了北宋宣和年间,也就是徽宗末期的画风:工细写实,生动艳丽;对花鸟形象的描绘精妙入微,真实工致。有所变化者,是章法趋于简练,画面每取物象生动的局部。《出水芙蓉》旧题吴炳作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证一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药不同,胡老认为少阴病是表阴证,而刘老认为厥阴病是表阴证,胡老认为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而刘老认为半表半里的阴证是少阴病。胡老临床擅用大柴胡汤,而刘老治疗内伤杂病用协调疗法,以小柴胡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变化。胡老在临床上用原方原量却疗效甚好,而刘老却在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基础上创立了系列新方。对脉学的研究和经方的应用也有不同的认识,胡老在临床上有是证用是方,而刘老提出了三定原则即:定证,定方,定疗程,给予施治。同时他们的为人处事也有明显的差异。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
古建筑学家陈景元语出惊人:阿房宫根本不是秦始皇建的兵马俑的
作者:暂无 来源:松江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阿房宫也非秦始皇所建,它们真正的主人是一个女人——与秦始皇相隔五代的先祖秦宣太后!”古建筑学家陈景元在他的新书《兵马俑真相》中抛出了这一惊人论断。书中他用24万字、63个
舒化鲁:屈原故里走出的管理学家
作者:暂无 来源:三峡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舒化鲁。 (图片由本人提供) 【人物档案】 舒化鲁,中南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曾经担任过公务员、公司经理,现为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其他兼职主要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中国创新管理研究院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企业规范化管理网首席专家、欧中美联国际
消费者应是武术家观察家和禅学家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女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消费者应是武术家观察家和禅学家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作者:邓广铭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附说理学家的开山祖问题
作者:邓广铭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儒家学派  理学家  儒家学说  北宋前期  学术地位  南宋后期  学术取向  儒学  诸子百家 
描述:扩大其战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所幸绝大多数学者是并不如此的. 尽管在《宋元学案》中并不曾给予应有的学术地位,但是,我们却必须注意到,从北宋前期直到南宋后期,渊源于澶州的一个晁氏家族,先后绵延不断地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
我国著名代数学家刘绍学教授访问我校
作者:胡卫群  来源:南京农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数学家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学科建设  数学系  优化与调整  南京大学  副教授  数学博士  专业结构  指导作用 
描述:我国著名代数学家刘绍学教授访问我校
论心学家包恢《蔽帚稿略》的文学思想
作者:陈忻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蔽帚稿略》  文学思想 
描述:梳理了南宋心学学派重要人物包恢的文学思想 ,从“诗文皆由志出 ,作者以修身为要”、“天机自动 ,天籁自鸣乃诗之至”、“提倡真情实感 ,以自然感发为上”、“寻常容易须从奇崛艰辛而入”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