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62)
报纸(40)
图书(10)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04)
地方风物 (9)
地方文献 (5)
非遗保护 (2)
才乡教育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2)
2013(8)
2012(12)
2009(6)
2007(9)
2006(6)
2005(1)
2002(5)
2000(4)
1988(9)
按来源分组
咬文嚼字(2)
桂林日报(2)
广西中医药杂志(1)
皖江晚报(1)
图们江报(1)
太湖(1)
语文世界(高中版)(1)
辞书研究(1)
前进论坛(1)
中学理科:综合(1)
应是一种生活习惯
作者:暂无 来源:城市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应是一种生活习惯
“巫”
作者:涂白奎  来源:华夏考古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甲骨文  殷墟卜辞  《周礼  甲骨卜辞  天地神人  《古文四声韵》  《尔雅·诂》  内蒙古师范大学  祭祀活动 
描述:“巫”
“乡人”
作者:郭剑东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政组织  论战  周礼  相符合  居民  史实  史籍  课本  上古  注释 
描述:行政组织那么“乡人”又是什么呢?可以有二解:其一,是同在
“国人”
作者:崔大华  来源:历史教学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周礼  政治斗争  春秋时代  先秦史  野人  社会力量  政治活动  中行  左传 
描述:郑于孔之为政也专,国人患之……。甲辰,子展、子西率国人伐之,杀子孔而分其室”。“二子(范氏、中行氏)伐公(晋定公),
“楬”
作者:梁光华  来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周礼》  《说文解字注》  唐写本  《春秋传》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字典》  莫友芝  汉语字典  木部 
描述:“楬”
作者:李仁安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字研究  殷墟文字  罗振玉  汉魏六朝  《周礼》  郭沫若  春秋战国  甲骨文  秦汉之际  《说文》 
描述:
作者:王人聪  来源: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兼士  雨声  印章  得声  《释名》  封缄  《周礼  开拆  秦以前  文书 
描述:沈兼士曾指出不足为据,他说:“以徙(?),只取谐音(汉代音),别无证验,未足以为确诂也”①。沈氏的批评是很正确的。
hua
作者:唐志凯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  降神  《周礼  兵器  天官  形声字  质剂  汉礼  文王  王国维 
描述:;“■”成“踝跣之臣”,这一说法意近似又有不甚妥当之处。古代“踝”有时与“胫”通。《论语》疏说:“《释名·形体》:‘胚,茎也,直而长,似物茎也。胫是人股之名。此云脚胫者,谓胫下之近脚者也。”汉人跪与坐
“趁急”
作者:钟兆华  来源:语文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敦煌变文  同义复合词  近代汉语  用例  晏几道  舍利弗  常用词  三国志  平话  动词 
描述:的“趁急”,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如是一词,其意义又是什么? 在近代汉语中,“趁”是个常用词,意为追,逐,赶。这样的用例很多。如 (3)行经三日,遂被单于趁来。(《敦煌变文集》卷一《李陵变文》) (4)黑狗趁兔,岂不可得?(《敦煌掇琐》卷二《晏子赋》) (5)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才趁彩云来,又逐飞花去。(晏几道《生查
“三木”
作者:王平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报任安书  先秦两汉  司马迁  说文解字注  王安石  沈家本  刑具  罪犯  李善  段玉裁 
描述:司马迁《报任安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唐李善《文选》注:三木,在项及手足也。《辞海》、《辞源》皆沿李善说,谓三木是加在罪犯颈和手足上的刑具,关于三木的具体名称未做说明。宋王安石明确指出:三木即桎、梏、拲。梏在脰(颈),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