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教学中“批评”的灵活运用
作者:谢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评  教学  体罚学生  《三字经》  教育形式  社会经验  优质教育  王应麟 
描述:一个"灯塔"的角色,给孩子的成长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优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体罚学生,
苏东坡批评王安石
作者:陈晓秀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东坡  批评  文学家  宋代  毛病  大人  口水  著名  诗经 
描述:,斑鸠有七个孩子,连它们的父母算在一起不正好是九个鸟?” 王安石这才明白,苏东坡是在批评他所编写的《字说》——书里确实有不少望文生义的解释,不禁脸红了。 我们在学习语文时,千万不要犯望文生义的毛病
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北宋诗概说
作者:黄瑞云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黄山谷  江西派  李商隐  陈与义  陈师道  黄庭坚  北宋  唐诗 
描述:.诗坛的复苏可没有那么简易.北宋初期的诗歌,从宋太祖开国(960),中历太宗真宗两朝,一直在一条曲折的小径上徘徊.到仁宗天八年(1030)以后,宋诗才开始繁荣,时间花费了整整七十年.
唐诗过后的辉煌:谈宋词的发展
作者:顾云鹏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词  欧阳修  晏几道  歌词创作  唐诗  发展  晏殊  柳永  花间  苏轼 
描述: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就已经写尽了,所以宋人在词这种文学样式上,使之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繁荣,成为我们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花间"到宋词的过渡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
现代书法家批评胡小石
作者:姜寿田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小石  现代书法  李瑞清  书法教育家  现代学术史  特殊经历  家庭教师  地位  批评  清代碑学 
描述:胡小石在现代书法史上的地位,虽然远逊于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但作为一代书法教育家李瑞清的一代传人,他在现代书法史上也自有其不可忽视和替代的地位。胡小石早年曾在李瑞清家任家庭教师,这段特殊经历使他得列李瑞清门墙。
《红拂记》批评接受研究
作者:张惠兰  来源:艺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拂记》  接受研究  批评  演出状况  戏曲舞台  《牡丹亭》  《西厢记》  《红》 
描述:五百多年前,19岁的张凤翼在其新婚燕尔之际,创作了一出《红拂夜奔》,轰动一时。此后,它活跃在了戏曲舞台上。虽然《红拂记》(以下简称《红》)在现代仍有京剧、川剧、滇剧等地方剧种演出,但它在古代的演出状况已无法再现。由于明清两代戏曲品论相对活跃,尽管对《红》的关注比不上《牡丹
汤显祖“四梦”及批评的历史影响
作者:何玉人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批评  传奇作品  戏剧家  古典作品  创作实践  昆曲  戏曲创作  王骥德 
描述:自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的第一部作品《紫箫记》起,到万历二十五年(1597)杰出的古典作品《牡丹亭》传奇问世,再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梦》、《邯郸梦》相继创作而成,其作品就受到文人和戏剧家的关注。几百年来,
独到的视角,深入的阐释:评李浩新著《唐诗美学》
作者:福标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美学  唐诗  时空观念  诗之美  山水诗  多重价值  文人心态  语言技巧  时代精神  模糊思维 
描述:独到的视角深入的阐释──评李浩新著《唐诗美学》福标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其中有的还吸取外域的经验,用结构主义、统计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新思潮、新方法来研究唐诗
点金成铁(外一篇)
作者:赵丽宏  来源:散文选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蓝印花布  唐人  唐诗  批评  麻纱  欧阳修  名句  中国  春风 
描述: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
后七子和明末文人的唐诗观——明代唐诗批评史研究之二
作者:朱易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格调派  唐诗  王世贞  盛唐诗歌  后七子  格调  胡应麟  明代  李攀龙  诗歌风格 
描述:因此,从唐诗批评史上看,后七子的唐诗观仍应算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发展时期的后一阶段。这一阶段孕育着格调派唐诗观的蜕变。(参阅拙作《明代格调派唐诗观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