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胆怀疑 勇于创新:浅谈宋代的《诗经》学文献
-
作者:李冬梅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文献 朱熹 儒家 王安石 勇于创新 研究领域 魏了翁 名物 孔子
-
描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渊薮。自汉迄清,它更作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备受重视,其注释、解说的论著,层出不穷、历世无绝。著名《诗经》学学者夏传才先生曾说:"从汉初到清末,历代的《诗经》著述,于历代公私目录、书志和文献的零散记载,可考者约三千种,他们或
-
宋代《周礼》学文献概况及特点
-
作者:夏微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代 文献 魏了翁 宋人 王安石 概况 井田制度 研究 名物 林希逸
-
描述:得贾《疏》而名物制度考究大备,后
-
《三字经》是什么货色
-
作者:易仁森 张艮玉 汪新平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地主阶级 统治阶级 王应麟 三纲五常 劳动人民 急就篇 三字经 训诂 中国封建社会 程朱理学
-
描述:《三字经》是南宋末年王应麟编纂的一本发蒙课本。全书仅仅三百余句,不到一千一百字,但字字句旬都浸透着孔孟之道的毒汁,是一部五毒俱全的大毒草。它出笼以后,得到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和儒生们的欣赏。他
-
论宋代的语言学变革
-
作者:申小龙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学 朱熹 《朱子语类》 宋代语言 “理” 训诂 文本语言 王安石 诗集传 经典文本
-
描述:中国古代语言学在宋代由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发生了深刻的思想变革。这一变革在清代曾因“汉学”和“宋学”的门户之争而广受讥评。清代主张保守汉人学说的经学“吴派”视宋人性理之学为“纯是蹈空,无从捉摸”。认为“宋贤喜顿悟,笑问学为支离,弃
-
经济学与理学之间--朱熹之理学诠释学原则初探
-
作者:谢晓东 来源:唐都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诠释学 经学诠释 原则 批评 朱子理学 《古文尚书》 朱熹 诠释方法 训诂 陆九渊
-
描述:朱子的理论全释学实际上是馆经学诠释与理学诠释为一途。经学全释是基础,理学诠释是核心。朱子的诠释原则受到来自学立场与理学立场两方面的批评。
-
试论郑玄就音求义训诂原则
-
作者:吴福祥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郑氏 古音 郑玄 义训 训诂原则 假借字 声训 《周礼 转语 文字
-
描述:意,先秦文献里即已可见利用声音线索来解
-
论词义引申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孙诒让《周礼正义》研究
-
作者:方向东 来源:中国训诂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引申 研究
-
描述:代语文学》中指出,孙氏《周礼正义》训释《周礼》词语有十端,其中—端就是从多角度训释词义,有引申义,有古义.据笔者在研读中统计,孙氏在《周礼正义》中共有177处运用引申来训释词义.本文在对这些用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举例归纳所用的条例和方法.
-
《周礼》名物词贮存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思维模式
-
作者:刘兴均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 词汇 古代 周礼 思维 模式
-
描述:名物词作为具体特定物的名称是客观实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把主观感觉到的客体形象经过思维的类化处理,借助有声语言外显出来的结果,因而它就带有意识或精神的印记。语言是有民族性的,语言的民族性表
-
诗经名物新证之五——《小雅·斯干》
-
作者:扬之水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斯干》 中华书局 凹曲屋面 小雅 《尔雅》 文物 新证 《周礼正义》 《说文》 1996年版
-
描述:旋之节,也尽依赖于门、庭、堂、室之“舞台”。曰“中国宫室及其内部格局是一部无字的人伦宣言”,固很恰切,那么也可以说,《诗》中所反映的宫室建筑,正纪录了舞台上曾经有过的喜怒与哀乐、宣言中曾经有过的生命与激情。
-
说《小雅·车攻》——《诗经》名物新证之二
-
作者:扬之水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石鼓文》 车马坑 文物 新证 考古研究所 《周礼·地官》 春秋大墓 战国时期
-
描述:说《小雅·车攻》──《诗经》名物新证之二扬之水《诗》写行猎,有《虞》、《叔于田》、《大叔于田》、《还》、《卢令》、《》、《车攻》、《吉日》。国风诸篇,俱轻倩活泼,如《齐风·卢令》,言田猎,却绝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