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杏尚书”和他的杏花词
-
作者:饮冰 来源: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祁 晏几道 陈与义 河南 语言 翰林学士承旨 陆游 《新唐书》 欧阳修 艺术欣赏
-
描述: 中国古代文人对杏花似乎有一种特殊感情,如孔子讲学的地方,被誉为“杏坛”;用来称颂医家,叫“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出好酒的地方则叫“杏花村”。晚唐诗
-
谈“名句名篇默写”备考
-
作者:高玉斌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内课外 高考 《语文教学大纲》 王安石 课本 文化水平 必先利其器 句子 课外延伸 陶冶情操
-
描述:引用。
-
有月亮的夜晚——谈苏轼《水调歌头》
-
作者:骆玉明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歌头 水调 无穷 心情 王安石 日常生活 古人 境界 宇宙
-
描述: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正红旗下》李龙云与老舍的心灵对话
-
作者:孟小曼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正红旗下》 心灵对话 老舍先生 龙云 汤显祖 横眉冷对千夫指 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知识分子 承认失败 精神意义
-
描述:当老舍先生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不知是否还牵挂着他最心爱的作品《正红旗下》的命运;当话剧《正红旗下》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不知李龙云先生是否感到已可告慰老舍先生以及英若诚先生的在天之灵
-
法律援助应是政府责任而不是律师的义务——兼论《法律援助条例
-
作者:操武斌 张宪涛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律援助 政府责任 立法瑕疵
-
描述:"行政征收"行为,存在严重的立法瑕疵。
-
“四梦”与小说之关系 兼论汤显祖的小说观
-
作者:邹自振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临川四梦 魏晋志怪 唐人传奇 小说观
-
描述: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与小说的关系极为密切。汤氏不仅借鉴了魏晋志怪、唐人传奇和明代拟话本的精华,来充实自己的戏曲创作,而且点石成金,使“四梦”成为文学史上的杰作。将小说改编成戏曲,本是元明剧作家普遍的作法,汤显祖则能在改编中出新意。对于小说创作,他也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值得重视的小说理论。
-
论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革思想:兼论与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异同
-
作者:李胜渝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司马光 经济法制 变革思想 王安石 变法思想 儒家思想 理想主义
-
描述:司马光与王安石不仅是同僚,而且是朋友。两人入仕之后,“比肩并进”,但由于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哲学思维的根本不同,终究使他们在变法问题上分道扬镳。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着重阐述司马光的经济法制变法思想。
-
林则徐曾来蒲城为王鼎守丧:兼与牛济先生商榷
-
作者:郭昭明 来源:陕西史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牛济 王鼎 蒲城 王益谦
-
描述:对林则徐是否来蒲城为王鼎守丧,《陕西史志》2003年第一期发表了牛济先生的《林则徐未赴蒲城为王鼎守丧》一文,对此持否定态度。笔者对此问题研究了近30年,提一点不同的看法,仅供参考。林则徐蒲城之行虽未见诸文字资料,但决非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其理由如下:
-
试论晏殊词的空幻情结
-
作者:王丽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空幻情结 圆融观照
-
描述:由于受到佛教影响,空幻情结使晏殊词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以入世的热烈情怀,照破有情世间之空幻实相,时时谛观身心当下的每一丝悸动,将其化为俊拔、超越的审美艺术境界,是晏殊词独特风格之所在。
-
汤显祖与《花间集》及其词学思想
-
作者:罗莹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花间集》 词学
-
描述:汤显祖在其去世的前一年用朱墨套印出版《玉茗堂评花间集》,尽管现在难见其全貌,但从现存的 只言片语中,我们仍能看到汤显祖对《花间集》的珍视以及主情、创新、尊词体的词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