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论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首倡:兼与赵楚芸、徐应麟二同志商榷
-
作者:陶用舒 来源:益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无产阶级领导权 民主革命思想 瞿秋白 首倡者 蔡和森 资产阶级 邓中夏 三论 国民革命 高君宇
-
描述:一篇文章(包括党的文件)专门、全面地论述过这一问题。因此,研究无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不能把着眼点放在谁是首倡者上。上述观点,得到了不少学者的重视。最近,《毛泽东思想论坛》发表了赵楚芸、徐应麟二同志的《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思想的首倡者不是瞿秋白,而是邓中夏》一又(以下简称赵文),阅读之后,颇受教益。但也有些不同看法,特写出来参加讨论,并就教于赵徐二同志。 谁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首倡者呢?邓中夏、彭述之、蔡和森、瞿秋白、高君宇等人,都曾被说成是首倡者。但是,这种把着眼点放在究竟谁是首倡者上面的讨论,由于个人所定的标准不一,很难有一致公认的结论。为此,我认为有必要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思想的提出和形成过程,首先作一
-
情景相生 词情跌宕——晏几道《临江仙》赏读
-
作者:顾文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情景相生 词情跌宕——晏几道《临江仙》赏读
-
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朵奇葩:谈《西厢记》与《牡丹亭》的结构
-
作者:董玉琦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制 体制 情节结构 情节结构
-
描述:本文从两个方面探讨《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情节结构问题:一、从戏剧体制上:着重谈了《西厢记》对元杂剧的两个突破。二、从情节结构上:比较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特点。
-
字字警策,曲尽其妙:谈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
作者:李德身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字字警策,曲尽其妙:谈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
诗的“散文美”新辩——当前新诗发展趋向之弊谈
-
作者:梁锦茂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美 新诗发展 散文诗 自由体 散文化 王安石 内容与形式 诗歌艺术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描述: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
苏、黄诗比较论
-
作者:韩经太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苏轼 李商隐 杜诗 杜甫 王安石 李白 韩愈 比较研究 诗心
-
描述:从其成就足以代表宋诗的角度讲,苏轼,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而从其风格足以体现宋调的角度讲,黄庭坚,同样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唯其如此,苏、黄诗的比较研究,显然就具有超越单纯之作家研究而体味一代
-
黄松龄
-
作者:张善长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 共产党宣言 军事政治学 专科学校 全国代表大会 留日学生 研究生 黄埔军校
-
描述:年,与唐鼎伍等建立勖社,研究马克思主义。1924年初,东渡日本,进明治大学读研究生。是年夏参加中国共户主义青年团,次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同时参加国民党,为回民党东京总支部三常委之一,并任中华留日学生会总干事。1926年初,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居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不久,受中共的派遣,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北代军占领武昌后,调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大革命失敗
-
黄松坚
-
作者:李淼祥 陈遂 来源:广州党史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黄松坚
-
挥毫珠玉、词翰双绝:郭睛湖先生及其书艺
-
作者:邹绵绵 来源:书法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评论 艺术评论
-
描述:挥毫珠玉、词翰双绝:郭睛湖先生及其书艺
-
春风送我去 明月照我还——也谈王安石诗《泊船瓜洲》
-
作者:陈应祥 来源: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思想基础 不同角度 泊船 州县官吏 陕西教育 宋神宗 变法 社会现实 宋真宗
-
描述:益,一生只在南北各地做过几任州县官吏,20岁以前,王安石随父在南北各地游历,广泛地接触到当时的社会现实,目睹了百姓“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王安石:《感事》)的苦难生活,认识到官贪吏虐、豪强横行是民不聊生的根源。这些经历和认识对他以后改革政治、实现变法打下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