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牵张性脊髓损伤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
-
作者:刘雷 裴福兴 李起鸿 许建中 来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性 脊髓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合酶
-
描述:经细导管注入bFGF溶液20μl(含bFGF 20μg),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正常组NOS活性为3.92±1.31,脊髓损伤后各时相点生理盐水组较正常组NOS活性显著增加,而bFGF治疗组NOS活性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bFGF能够抑制脊髓损伤后NOS的活性,减轻脊髓继发性损害,从而保护脊髓组织.
-
典型肺复张性肺水肿2例报告
-
作者:廉华丽 李令全 来源: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肺复张性肺水肿 预防 治疗
-
描述:肺复张性肺水肿,是由于大量气胸或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或一次性大量抽气,抽液后萎陷的肺快速复张所引发的非心源性肺水肿,临床并非罕见,如发现不及时延误治疗可致死亡,及时发现早期积极治疗非常关键,对气胸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
作者:刘雷 裴福兴 唐康来 杨柳 许建中 李起鸿 来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性 脊髓损伤 凋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
描述: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也显示出大致相同的趋势.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抑制牵张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并能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后c-fos基因
-
作者:刘雷 唐康来 许建中 李起鸿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性 脊髓损伤 c fos基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描述:s基因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蛋白D值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2 h,而bFGF治疗组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抑制脊髓损伤后c-fos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bFGF保护神经元并减轻脊髓损伤的机制之一.
-
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作者:刘雷 裴福兴 杨效宁 李起鸿 来源: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大鼠
-
描述:1波幅下降30%组(B组)、50%组(C组)和70%组(D)组.观察波幅下降不同程度后,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改变,应用HE、尼氏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形态结构,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
从互文性角度谈异化翻译策略
-
作者:王巧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化 互文性 互文能力 《牡丹亭》
-
描述:翻译策略的应用选择之中,重点讨论互文性与异化翻译策略固有的紧密联系。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作者将汪榕培的《牡丹亭》英译本作为研究个案,分析了在该译本中译者翻译技巧的具体运用,总结归纳了其翻译策略上
-
巴西海上深水区张性断层的体积解释技术
-
作者:Love F.R.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断层 深水
-
描述:巴西海上深水区张性断层的体积解释技术
-
牵张性骨形成术用于残指重建
-
作者:姜育智 邢新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牵张性 形成术 重建手术 辅助手术 钉道感染 疤痕形成 可行方法 骨延长术 并发症 外伤后 指功能 重建术 微创性
-
描述:症更少,值得推广。
-
复张性肺水肿[英]/Hayes DD//Nursing
-
作者:李亚波 李彦 来源: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张性肺水肿 DD SPO2 气促 湿哕音 胸痛 呼吸困难 心率 吸气 血压
-
描述:听到呼叫铃响,急赶到病房,见43岁的患者Smith在睡眠中因显著的呼吸困难、气促、咳嗽而惊醒,她的床头已升高90°,并且她否认胸痛。生命体征:血压105/60、最高心率120次/min节律规整;呼吸费力,28次/min;SPO2,92%。听诊右肺可闻及吸气性湿哕音。
-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
-
作者:范洪海 王德滋 沈渭洲 刘昌实 汪相 凌洪飞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锆石U 锆石U Pbk定年 Pbk定年 伸展作用 伸展作用 裂解作用 裂解作用 火山 火山 侵入杂岩 侵入杂岩 中基性脉岩 中基性脉岩 江西相山 江西相山
-
描述: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5士2.0 Ma及125.1±3.1 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明显早于浙、闽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