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相理诗选
-
作者:王相理 来源:岁月·燕赵诗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乡 桃花 诗选 散文 春风 桃林 枝条 山腰 飞扬
-
描述:王相理诗选
-
《周礼》“肺石”之制与“路鼓”之制考
-
作者:温慧辉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政治法律制度 直诉制度 最高统治者 诉讼程序 诉讼管辖 古代 组成 “肺石” “路鼓”
-
描述:直诉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指某些重大案情或冤抑莫伸者,可超出一般诉讼管辖和诉讼程序的范围,直接向最高统治者申诉。关于古代直诉制度的记载,最早见于《周礼》中的“路鼓”和“肺石
-
写在卷首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文化月刊(诗词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海内外 爆竹 风送 古代 新年 带入 关心 领导 祝贺
-
描述:礼物!常言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这人意,不仅是本刊编者
-
乾陵地下有没有《兰亭序》?
-
作者:张漪 来源:报刊荟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乾陵 兰亭序 陈景元 建筑学 武则天 地下空间 立方米 唐高宗 文物 古代
-
描述:陕西境内的那一座乾陵,据说至今没有发现遭受盗挖的痕迹,于是人们毫不迟疑地认定,有大量的随葬珍宝,仍然被深深地埋在地宫之中。为了能够一睹古代文物的风采,50多年来一直就有人强烈的要求对它进行发掘
-
清雅闲愁——谈晏殊的《浣溪沙》词
-
作者:骆玉明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士大夫 日常生活 浣溪沙 生活情趣 人生经历 特殊 古代 天气 高级
-
描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
-
拈来五彩织锦绣——写景游记散文例说
-
作者:吴静 来源:青春男女生(少年作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散文 写景散文 登泰山 王安石 写作 描写 作者 基本规律 姚鼐 褒禅山
-
描述:散文,是文学阵营里“轻骑兵”,善写者,纵横捭阖,信手便可成美文。这里就散文中写景游记散文的写作章法说给同学们。虽然说文无定法,但写作的基本规律还是有的。
-
周亮工生平思想及其散文创作研究
-
作者:平志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亮工 生平 贰臣心态 学术思想 散文创作
-
描述:合明清易代之际的时代背景,重在考辨周亮工由明入清,入仕新朝的原因,与先后三次入狱的始末缘由。第二章,在前章生平考证基础上,发掘、分析这些经历遭遇对周亮工人格心态造成的巨大影响。主要围绕清初贰臣的人生遭遇与亮工复杂的贰臣心态展开论述,以周亮工作为个案,认识其时文人的实际生存思想状况。第三章意在探究其学术取向、成绩,与对当时、后世学人的深远影响。注意将周亮工融入明清之际社会学术思潮大背景中,分析其学术价值,肯定其学术地位。第四章以其小品文、传记文创作为研究内容。对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小品文、传记文思想取材与艺术特色,进行分析赏鉴,并与其他作家的比较中,指出其为文特质,突出其文作具有的独特文化个性。文后另有附录,其中,附录一为《著作述略》,对周亮工著述及流传情况加...
-
夜读偶得——关于古代诗文抄袭与再创作问题的札记
-
作者:周德光 来源:文化月刊(诗词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再创作 抄袭 古代诗文 李东阳 黄巢 全唐诗 黄景仁 王应麟 札记 王勃
-
描述:文坛抄袭剽窃的琐闻,古已有之。其间曲直,多所争讼,莫衷一是。萤窗夜读,颇生感悟。偶录数则,以博同好一粲。《全唐诗》(上海古籍社1986年版)第11函第3册1836页载黄巢《自题画像》七绝云:“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着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后人评
-
由古代农民的赋役负担看当今的税费改革
-
作者:李军素 来源: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税费改革 农民 取消农业税 租庸调制 封建国家 我国古代 负担 王安石变法 人头税 制度
-
描述:中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早在2004年,温家宝说,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从今年起,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
-
胡应麟的“用事”观及其在古代诗学中的价值
-
作者:姚永辉 马强才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诗学 价值 用事 用事观
-
描述:胡应麟的用事论是其诗学主张中最有价值者之一。他可能是古代第一个具体论述诗歌需要用事的人。他认为诗歌要用事的原因是:一,用事可以表现诗人才华;二,某些体裁的诗歌必须用事;三,是诗歌的重要表达手段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