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生态资源优势变生态经济优势——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
-
作者:暂无 来源:贵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这只是历史上的贵州写照。近年来,在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贵阳近年来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认为,贵阳和中国其他大多数城市一样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贵阳的发展要立足自身的市场、
-
省政府彝良“9·7”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会议强调把困难变机
-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讯&(记者&谭晶纯&尹朝平&蔡侯友&谢毅)10月8日至9日,省政府在昭通市召开彝良“9·7”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抢险救援工作,部署灾区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努力建设生活安康、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幸福新家园。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作出批示。省委副
-
变“补钙”为“捕钙”伊利舒化奶助钙吸收更营养
-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快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补钙”是现代营养学始终关注的话题,目前更是为大众健康所重视。然而围绕“补钙”的误区恰恰体现在是“补充”还是“吸收”上。从最初的凡是钙质含量多的食物一律多多益善,到后来的强调钙吸收,再到提高钙的添加量,补钙的内容和形式一直不断变化。其中,牛奶作为天然的“钙库”,也必然躲不开是注重“添加钙”还是注重“
-
比较朱熹与陆九渊读书法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
作者:陈露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读书法 语文教育
-
描述:辩论批判、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笃实践履的学习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位教育家的观点有异也有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显示了两者观点的可借鉴处与局限性。本文旨在讨论朱熹与陆九渊的读书法对于当今中学
-
简析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
作者:陈永红 来源:商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立意新颖 文风简劲 观点偏颇
-
描述:本文对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进行了全面客观地辩证分析,指出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立意新颖、寄寓深远;二是文风简劲、结构严密;三是在逻辑和观点上存在一定偏颇.
-
2011年《休闲读品·天下》各期内容简介
-
作者:暂无 来源:休闲读品(天下)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内容简介 袁世凯 重新评价 中国传统 梳理 回顾 辛亥革命 中国古代 南宋
-
描述:1重新梳理了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与详细过程、并回顾了近千年对王安石变法的各种评价,对这场王朝中期的重要改革提出了独到的认识。从两条线路研究中国古代造纸业:一是考察现有用中国传统古法造纸的企业;二是以
-
千回百转,乱煞年光:《牡丹亭》鉴读祝明富
-
作者:祝明富 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在杜宝的严格管制之下,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三年,连自家后花园都没有到过。杜宝请了个老先生陈最良教女儿读书,一方面要利用经典教条束缚她的思想,一方面希望她将来嫁到夫家能“知书知礼,父母光辉”。杜丽娘的母亲是杜的家教的执行者,看见女儿裙子上绣的一对花、一双鸟,都少见多怪,怕引动女儿情思;听见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就找丫头春香来训斥一顿。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活的空虚,使正在成长的她感到异常苦闷。所以,当陈最良企图通过诗经向她灌输“有风有化,宜室宜家”的封建教条时,她却从自己要求自由的生活愿望出发,对它作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后来,在春香的诱导之下,她第一次偷偷地到了后花园。
-
文化人志在圣贤——读传纪文学《何澄》
-
作者:寓真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寻找回一个文化人
何澄其人,一生涉历诸多领域,业绩非止一端,然归根到底,他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何澄也是一个几乎被忘却了的文化人。苏华、张济两位作家经过艰辛的钩沉,蒐集大量资料,撰成《何澄》这部传记,终于使中国现代史上一个不可埋没的文化人的形象,展示于读者面前。
何
-
曾彩美:刘绍棠在保定读孙犁
-
作者:暂无 来源:保定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绍棠的夫人曾彩美
刘绍棠,13岁起就开始发表文章。初三时,他写的那篇《一顶轿子》还上了《光明日报》,在同学间挺有影响的。
后来,河北文联的刊物《河北文艺》招聘编辑,刘绍棠就去了,那时他才刚满15岁,初三才读了一个学期,个子也还没长起来呢。
当时河北的省会在保定。在保定的《河北文
-
灯下读王安石《元日》诗邓全恩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春节临近,灯下翻阅《王安石集》,首先想到的是荆公吟咏春节的名篇《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重温古代乡贤的这首千古绝唱,胸中自然洋溢着豪情。
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古时又称元旦、元正、正旦,为一年之首。现代人则称为春节,以区分于公历之元旦。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