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版《牡丹亭》京城赢得喝彩 苏式“原味”引来千余观众
-
作者:刘欣 来源:苏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北京专电 (特派记者 刘欣)昨晚,苏州昆剧传习所“纪念昆曲申遗十周年专场演出”之“传统版《牡丹亭》”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千余观众观看了演出。至此,包括前晚“泰山北斗映蓝天”在内的“纪念昆曲申遗十周年专场演出”圆满落幕。“传统版《牡丹亭》”传自传习所“传”字辈艺人沈传芷、姚传芗,由苏州昆
-
本地通松岗原名叫“黄松冈”那些易被误读的深圳地名(三)
-
作者:曾观来 来源:宝安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深圳有过一次地名改革,自上而下,一锤定音,讹误偶尔有之,留下历史遗痕,兹举例二三。
冈→岗
现在深圳有好些带“岗”字的地名,如龙岗、横岗、松岗、铁岗、笋岗、泥岗、皇岗等,其实,“岗”原本是“冈”。明、清时期,据《新安县志》记载,带“冈”字的圩村有近40个。原来,深圳地貌多为丘
-
“西藏永远在我心中”——访西藏军区原司令员姜洪泉
-
作者:暂无 来源:西藏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 周明江 张黎黎 阿孜古丽
1950年,以一名普通团侦察参谋身份进军西藏,姜洪泉也经历了身背七八十斤的背包、每天四两口粮的行军历程,挨过饿、翻过雪山、淌过冰河。
从签订“十七条协议”和平解放西藏、修筑公路站稳脚跟,到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巩固国防,姜洪泉亲历了
-
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看完本报《千里走粤西寻找新“猪源”》报道
-
作者:王荣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日,李灏仔细阅读深圳商报10月19日刊发的《千里走粤西 寻找新“猪源”》一文。深圳商报记者 王荣 摄
近日,李灏看完深圳商报《千里走粤西 寻找新“猪源”》报道后,在报纸上多处用红笔圈阅、批示。深圳商报记者 陈发清 摄
本报10月19日《千里走粤西 寻找新“猪源”》
-
濮阳市原副市长王相玲先办事后收钱同样获刑
-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女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近日,河南省濮阳市原副市长王相玲(副厅级),因收受11人15次贿赂共计人民币164万元、欧元5000元,在工程招标、财政拨款、协调关系、子女安排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被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以受贿罪
-
他爱音乐胜过一切 厦门市歌舞剧团原副团长吴宏才病逝,
-
作者:暂无 来源:厦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吴宏才 曾任厦门市歌舞剧团乐队队长、乐队首席,厦门市歌舞剧团管弦乐团首任指挥、厦门市歌舞剧团副团长等重要职务,他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理事、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福建省合唱协会副主席,厦门市音乐家协会顾问。
本报记者 海鹰
6月
-
黄松有:“性贪”高官倒在烂尾楼下: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章回小说(中旬刊.专题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 最高人民法院 烂尾楼 副院长 中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 广东省 经济问题 以权谋私 广场
-
描述:2008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免去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同时有消息透露其已被中纪委双规。他是建国以来司法系统因涉嫌贪腐而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有报道称其主要涉及三大问题:以权谋私、严重经济问题和生活腐化,也有报道称,黄松有对未成年少女特别有兴趣……
-
论周亮工与张民表的交往:兼论《原圃集》和《塞庵诗》的结集
-
作者:孟晗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张民表 《原圃集》 《塞庵诗》 结集
-
描述:周亮工入仕之前,在开封受知于张民表,在张家做塾师长达八年。张民表殁后,周亮工抚其遗孤,搜其遗集,终生以师礼相敬。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风云变幻的明清易代之际,尤显难能可贵。
-
渴笔焦墨见华滋:读清代王原祁《仿黄鹤山樵山水图》
-
作者:杨高钰 来源:大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原祁 四王 中国绘画 笔墨技巧 学习 构图规律 笔墨功夫 师造化 黄鹤 师法自然
-
描述:不可绕过的学习经典。作为"四王"之一的王原祁,更是以其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努力锤炼基本
-
误书细勘原无误,不校校书比校勤:读清顾广圻藏书铭印“时思误
-
作者:艾珺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勘学 藏书 校书 比校 黄丕烈 校勘记 王应麟 北齐 文字 刻书
-
描述:校勘学家向视"误书",即误字或文字上有错误的书籍。《北齐书.邢传》:"有书甚多,而不甚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宋代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东坡《春帖》用‘翠管银罂’(翠管银罂传故事,金花彩胜作新年。),出老杜《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