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18)
报纸
(45)
学位论文
(40)
图书
(27)
会议论文
(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18)
地方文献
(9)
宗教集要
(5)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3
(56)
2012
(61)
2011
(56)
2009
(48)
2005
(28)
1999
(27)
1998
(20)
1993
(15)
1986
(24)
1985
(21)
按来源分组
百花文艺出版社
(4)
社区
(2)
中国典籍与文化
(2)
广西文史
(1)
城市地理
(1)
中国少年儿童(小记者版)
(1)
新高考(政史地)
(1)
名作欣赏:鉴赏版
(1)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
语文天地:初中版
(1)
相关搜索词
北宋
《梅花》
古典散文
“四梦”诗作倾向
80年代
人物
元代
变法改革
用韵研究
古歌谣
北宋诗人
王安石
国家干预
曾巩
同窗
文学研究
黄庭坚
地方官
商品经济发展
咏梅诗
青苗法
晏殊
神宗
王安石变法
科举
南京市
地主阶级
史学界
士大夫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北宋诗人】搜索到相关结果
48
条
王安石散文选集
作者:
洪本健选注
来源:
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
作品集
作品集
中国
中国
北宋
北宋
描述:
王安石散文选集
曾巩散文选集
作者:
高克勤选注
来源:
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典散文
古典散文
作品集
作品集
中国
中国
北宋
北宋
描述:
曾巩散文选集
国家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型:基于王安石变法时期路级提
作者:
王晓龙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王安石变法
提点刑狱司
制度改革
角色转型
描述:
时,改革中最重要的富国强兵等职能在提刑司等地方政府执政中得到明显增加。从这场著名的变法运动可以看出,提点刑狱司作为宋朝地方统治体系中最重要的司法、监察官,在
北宋
中期王安石变法中角色发生明显的转型
邋遢大王王安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家
文学家
私生活
北宋
描述:
北宋
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为人特别有意思。除了推测,即便是他最凶狠的敌人,也很难在私生活上找到可以攻击他的破绽。
靖康之耻与
北宋
之亡:都是王安石惹的祸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文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靖康之耻与
北宋
之亡:都是王安石惹的祸
曾布“奸臣论”辨析:立足于
北宋
中后期党争的考察
作者:
熊鸣琴
张其凡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布
曾布
北宋
中后期党争
北宋
中后期党争
奸臣
奸臣
描述:
至于达到祸国殃民的程度,象他这样的官僚在中国历史上何止千万。在此事实面前,所谓的曾布奸臣论当不攻自破。
诫贪酒联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支部生活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饮酒
王安石
政治家
文学家
包拯
“酒”
北宋
描述:
北宋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饮酒很注意场合。一次,包拯请他和他的政敌一道来家中宴叙,意欲为二人和解。席间,王安石却始终只动箸而不端杯。事后,包拯责怪他太不近人情。王安石也不辩驳,只是写给包拯一联
郑侠反对王安石变法原因初探
作者:
林立丽
来源:
福建史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原因
福清市
北宋
居士
西塘
描述:
福清市有条街道名为“一拂街”.是为了纪念
北宋
时邑人郑侠。郑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生于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家住福清海口镇覆釜山下(今为牛宅村),后迁至县城西塘,因而人们又称
章惇与曾布、蔡卞交恶及其对绍述政治的影响
作者:
汪天顺
来源:
中国史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北宋
章惇
章惇
曾布
曾布
蔡卞
蔡卞
交恶
交恶
绍述
绍述
描述:
期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政治角色。
北宋
古文家对柳宗元古文的接受研究:以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为例
作者:
栗世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柳宗元
北宋
古文家
古文接受
接受美学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描述:
佛教,所以对柳宗元的接受,历来众说纷纭。本论文从不同人物,不同观察视角对柳宗元的接受情况进行梳理,从而探讨不同人物对于柳宗元古文接受的深层原因。欧阳修作为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他继承了柳宗元的古文理论,肯定柳宗元的文学成就,但他对柳宗元崇信佛教持坚决批判的态度。改革家王安石继承柳宗元“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为文为政注重经世致用,所以他不但肯定柳宗元在文学和政治方面的才华,而且把柳宗元当作有为的政治家来尊重。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苏轼精通儒、释、道,他非常欣赏柳文,对柳宗元关于佛教的研究也给予肯定,但是对柳宗元在贬谪中的悲感心态却同情并不赞同,并且他对柳宗元政治思想却存在着一些异议。不同读者的“期待视野”不同,因此造成了纷繁各异的接受情况,对其深层接受原因的探讨,有助于后人站在更客观的立场上理解柳宗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