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398)
报纸(314)
学位论文(69)
图书(56)
会议论文(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70)
地方文献 (129)
文化溯源 (94)
非遗保护 (26)
宗教集要 (17)
地方风物 (7)
才乡教育 (3)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215)
2011(119)
2009(98)
2005(50)
2004(62)
2003(42)
2001(25)
1999(42)
1996(32)
1994(43)
按来源分组
其它(97)
文献(12)
文学遗产(5)
百花文艺出版社(4)
文学自由谈(4)
文教资料(3)
贵阳文史(2)
时代青年(悦读)(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大理(1)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美感  “三美”原则 
描述:致生活。
《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与周代玉文化
作者:李润桃  来源: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玉器  名物词  文化 
描述:《周礼》玉器类名物词主要包括玉器名称、玉器不同部位和文饰名称以及饰玉器物名称等三大类。这些名物词与周代的典章制度关系密切,不仅反映了周代高超的琢玉工艺和等级森严的用玉制度,而且折射出周代玉文化由审美
大师与历律——《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师  乐律  历律  文化 
描述:,其文化影响,深刻而久远。
大司乐与师保:《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司乐  师保  《周礼》  文化 
描述:《周礼》以乐官之长大司乐通掌国学之政是有历史根据的,行使《周礼》大司乐职能的是师保之官。师保之官与乐礼、乐教、乐官有不解之渊源。师保制度的形成、确立与以礼乐制度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宗法制国家的起源是一致的。
四夷乐官与夷夏之辨——《周礼》乐官与先秦乐文化源流考述
作者:张国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夷”乐官  夷夏之辨  中国  文化 
描述:周代宫廷设立四夷乐官与夷夏观念有关。夷夏本非族称,其称谓源于古老的贡纳制度。夷夏之辨只是以斗极崇拜为根据的传统中国观念或天下观念的反映,它喻示了礼乐因袭的传统及中国文化多元熔铸的基本模式。
文人笔下的山茶花
作者:王守中  来源: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云南山茶花  雪里开  诗词歌赋  梅尧臣  陆游  曾巩  耐火  北宋  花期  开花 
描述:)。
我最喜欢北宋
作者:蒋勋  来源:社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欧阳修  王安石  做官  苏东坡 
描述:我最喜欢北宋。像欧阳修、王安石这些人,都可以进退不失据.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不是为别人而做,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做官与不做官之间的分寸。苏东坡
文化辞典
作者:暂无 来源: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辞典  文化  形容词  修辞手法  王安石  “绿”  动词  词作 
描述:[词性混用]诗的修辞手法之一。指本来作形容词或名词的用来作动词,或名词作形容词用等。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是形容词作动词用。
北宋的兴衰与北宋中央集权
作者:鲁尧贤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中央集权制  范仲淹  王安石  时代背景  稳定局面  禁军  皇帝  中央政权  变法改革 
描述:了内外交困、“积弱”“积贫”等难以解决的矛盾,虽经范仲淹、王安石两次变法改革,也都相继以失败结束,最后导致了北宋覆亡。北宋政权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一个政权和它所推行
汪榕培英译《邯郸记》的文化传输:以目的论为视角
作者:杨丽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文化  文化  目的论  目的论  纪实翻译  纪实翻译  工具翻译  工具翻译 
描述:授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 作为本文理论支撑的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其代表人物有莱斯(Reiss)、汉斯·弗梅尔(Hans Vermeer)和诺德(N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