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佑之治”问题探论
-
作者:曹家齐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仁宗 嘉佑之治 王安石变法
-
描述:注意,緣於研究者對變法問題之態度。學者們多以為王安石變法前,北宋社會存在諸多問題,而忽視或不願承認在短期內出現過良好政治局面之事實。
-
《牡丹亭》续作探考
-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续作 续作
-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杜丽娘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贤妇的颂歌,成为一部理学的教科书。
-
《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
-
作者:刘永良 来源:红楼梦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回目 目的语言 性格特征 《牡丹亭》 《西厢记》 艺术效果 曹雪芹 蛇影杯弓 中山狼 重音韵
-
描述:《红楼梦》回目语言探美刘永良《红楼梦》的回目别具特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研究界对此已有一些论述,但一般都谈得很宽泛。因此,本文拟就《红楼梦》回目的语言艺术之美,从音韵
-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因此,对封建正统理学之士与正统理学之教的共同批判,方是《牡丹亭》主题意蕴的深刻性所在。
-
《牡丹亭》审美特色探赜
-
作者:张来芳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特色 审美特色 情境幽渺 情境幽渺 个性痴迷 个性痴迷 技法奇异 技法奇异
-
描述: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剧之一,在中国戏剧美学史上呈现独特奇妙的审美情趣:由梦中幻境、夤夜幽境、草店情境组合成朦胧幽渺的情境美;以超越死生、以"情"抗"理"、生死不渝为痴迷至情的个性美;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哀乐倍增为奇幻神异的技法美,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
《牡丹亭》社会意义刍探
-
作者:南风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牡丹亭》社会意义刍探
-
浙江省玉环话微探
-
作者:蒋晓晓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浙江省 玉环 语音系统 语法 形容词 描写 主要内容 语词特点 音变现象 研究方法 小称变调 文章 文化意义 体貌系统 特色词语 舒声促化 入声舒化 民俗风情 论文选题 连读变调
-
描述:变现象。 第三章“玉环话语词特点”。介绍了玉环特色词语、俗语、詈语并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它们都是考察地方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第四章“玉环话词法研究”。本章是对玉环话的语法进行研究的一章,描写了玉环话里的附缀式形容词、形容词性结构、代词、助词、否定词。 第五章“玉环话的体貌系统”。对玉环话的体貌进行了描写。 第六章“总结”。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观点作了陈述。
-
专家:家长应是“探宝者”
-
作者:暂无 来源:贵阳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专家:家长应是“探宝者”
-
王安石的法治思想探略
-
作者:吴萍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法治思想 立法 执法 司法 守法
-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以“大明法度”,变法图强为指导思想的崇尚法治,以法治国的改革运动。在变法实践中,王安石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法治理论。文章分别从其关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阐述他的法治理论与法治思想,认为学习和研究王安石的法治思想对于促进当今的法治建设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王安石教育思想浅探
-
作者:程德林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 教育改革 新人才 教育理论 北宋 批判地继承 教育史 政治改革
-
描述:理论。为了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丰富的教育遗产,为了全面研究王安石整个的思想体系,王安石的教育思想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笔者试图在这方面作一粗略的探讨。